谁都知晓“西柏坡”这个熟悉的名字,就是这个在河北平山陈家峪山沟里寂静的小村庄,曾经拉开了指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序幕,召开了意义深远的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是从这里走来的…… 金秋是饱满的,也是慷慨的,舒然把那蕴藏已久的美丽和收获奉献给大地。
在河北省会石家庄通往西柏坡途中,从车窗里放眼观望华北平原的金秋时节,却是一番景象。秋天的田野上,收完的玉米金黄黄金灿灿地堆在简朴农家房顶上,有的一串串挂在高高的土墙边;头扎着白毛巾的农民有的在麦田里收拾麦禾,有的三五成群在门坎前侃着家话;孩子们更是顽皮,时尔在追逐一群叽叽喳喳在麦田里觅食,来回飞旋的小鸟儿……
路旁那一株株白色挺拔青翠,身上还似乎长着无数只美丽大眼睛的树种,就是白杨树吧!虽然已到深秋,但它的树叶还是那么绿,那么柔,点染着华北平原的美丽秋色,让真诚的生命释然着无畏的力量。许多人把小白杨比喻成穿着绿色军装,日夜守卫边卡的哨兵,这很贴切。瞧,白杨树在秋风中发出的那“沙沙沙”的声响,就是哨兵们发出的舒心的笑声。
深秋的小河,它静静地流淌过华北平原的怀抱,它依然哼着那支古老而又年轻的歌谣。又似一个刚刚睡醒梳装的少女,拨洒着那长长之秀发。它装着北方河流的坦坦然然,带着南方小河的潺潺细流,它有一个博大之心,哺育着万物之灵,流的是红色的血脉。
车子在驰入太行东麓,绕过一个又一个葱茏的坡塬,似与大地捉迷藏耍游戏。这块普通而又神秘的红色圣地,怪不得慧眼睿智的党中央和毛主席把它选作决定胜败最后的农村指挥所。“前面那个坡岭下的小村庄就是西柏坡。”这时,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终于来到了这个令人向往怀想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四周都是用土墙围成的,惟见一个个华北平原时常看到的简朴农家的小平房,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静谧、自然、神秘。
西柏坡,是历史上的一个亮点,是一个红色的心脏。当年党中央毛主席选择了这个四周坡塬,山湖、草木环绕的偏僻之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没有像南京总统府那样威严而富丽堂皇,却有满坡遍野的松柏,碧绿荡漾的山塘。人常言:灵山秀水之地总潜藏着神龙之气和源源的生命之泉。是的,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这些缔造新中国的伟人们就居住此地,用那非凡的毅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打响了三大战役,仅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竟然没有一次失误,没有打一个败仗,这是军事史上一个奇迹。
这是毛主席的旧居,前院有一个圆圆的老碾盘,据说毛主席经常坐在这老碾盘悠闲地抽支烟,与大家谈笑风声,有时皓月当空,他在老碾盘弯走转去,思考和挂念着远方的战事。在他简朴的办公室,一张粗硬的木桌,总摊开一张军事地图,一个放大镜,几支毛笔和一盏微弱的煤油灯。正是这盏煤油灯。从韶山到井岗山、瑞金,从遵义到延安、西柏坡,点燃和照亮了这支他领导的革命队伍,历尽了艰辛万苦。这是周恩来副主席的旧居,跟毛主席的平房一样普通简朴,就像自己朴素高雅的品行一样。这里居住的环境和条件,要是拿自己书香门第的江南老家来比,真是千差万别,可是这个崇高信仰的共产党员,从一个黄埔军校的高级军官,从南昌八一起义,不久便与毛主席想到一块,走到一块,成为了相濡以沫的好战友。在自己办公室墙壁上,如今还挂着他与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面对面,眼对眼,亲密无间的交谈,展现了两个伟大的风姿。
后面静静地依岭而立的那一个像延安窑洞式的三间平房,这就是朱德总司令的旧居,它比其他简朴的平房要和和宽大许多。得知原告建这个三间平房是给毛主席安排的,后来毛主席却硬着给了年轻比他大的朱德总司令。从这小小的举动,可以看出毛主席那宽大的胸襟,对老战友的深厚情谊。朱德总司令这个从南昌起义到井岗山,跟毛主席转战南北,叱咤风云,久战疆场的将军,就是在这个陌生的小村庄,与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战友们,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走到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唯见一个普通的平房里,摆着整齐的椅子,主席台上挂着两面镶着镰刀和铁锤鲜艳的红旗,这是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召开关键的一次会议。虽然今日已人去房空,但是仿佛看到当时那认真严肃而又庄严激昂人心的会议场面,看到毛主席那慷慨陈词发言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