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民主》封面
中原大学教员章开沅先生封二题跋
书上所钤“中原大学图书馆”蓝色印章
藏书家姜德明先生《新文学版本》(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之一,任继愈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二年十二月一版一印四〇〇〇册)中有一篇《驴背上驮来的》的文章,提及人民日报社燕凌夫妇曾赠送他“一本三册的鲁迅油印本书,《呐喊》选集,华北书店公开发行”,发行时间是一九四一年。燕凌夫妇还告诉姜先生:当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图书馆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几木箱存书。书柜都是适应战时便于随时转移而特制的,遇有紧急情况,把木箱放在骡或驴的背上就立刻出发了。无独有偶,我也曾淘得一本旧书,即《苏联的民主》,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为此书题跋,称乃“马背上的图书馆”中的一本。(英)斯隆著,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杰出人物邹韬奋翻译,竖排繁体字印刷,韬奋出版社出版,一九三九年三月生活书店初版六〇〇〇册,我的这本为一九四七年九月东北版,光华书店总经售。
《苏联的民主》有译者序、导言、另有三编二十章,第一编新的生活,第二编新的国家,第三编新的民主,书后还有极具史料价值的附录,系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五日苏联第八次全国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新宪法》。该书一九二七年由英国歌兰士出版公司出版,是作者根据他在苏联五年的实际生活的经验,把渗透于苏联全国人民各部分生活中的民主精神,活泼亲切地呈露于读者的眼前。
译者在序言中说:我国古语有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今日正在力图动员全国参加抗战建国的过程中,苏联民主的办法与成就是很可以供我们的参考,斯隆的这本书所以在这个时候更有介绍的价值,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中国在抗战建国的这个伟大时代,必须加强民主以彻底动员广大民众来参加抗战建国的伟业,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了……为抗战,为建国,民主政治既然是我们应走的道路,全国同胞今后所应共同努力的是对于民主内容的正确认识,对于阻碍民主开展的种种因素努力扫除,对于民主的推进加紧奋斗。我怀着这种种的热烈的希望,很诚恳地把这书的译本贡献给全国的同胞。序言末尾署:韬奋记于全民抗战社 二十八、三、十五。也就是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
《全民抗战》社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出版的进步报刊社,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在武汉创刊,以邹韬奋、沈鈞儒等六人组成编委会,邹韬奋任主编。该刊设有社论、时事解说等栏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经售点,最高发行量达三十万份,成为当时国统区影响最广的刊物。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发生,邹韬奋为此而写的社论被国民党新闻审查机关扣压,该期社论位置不得不开“大天窗”。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版至一五七期后在重庆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而停刊。
《苏联的民主》书上钤有“中原大学图书馆”圆形章,章中间刻有一枚五角星。一九四八年八月二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原大学正式宣布成立,校址设在河南豫西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兼任该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即事实上的校长。章开沅先生曾赠我签名本《实斋笔记》(章开沅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一九九八年五月一版一印八〇〇〇册),书中有《我的学术生涯》一文,文中说:一九四八年冬天,如同千千万万进步学生一样,我辍学进入中原解放区,本想当个跨马佩枪、文武双全的战地记者,却不料被中原大学校方看好我这个三心二意的“理论人才”,被留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从此与历史建立不解之缘。以后中原大学随军南下,我又隶属于该校新创办的教育学院历史系。一九五一年秋中原大学与华中大学合并,两年以后正式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我并在这个学校的历史系教了一辈子中国近现代史。看了该文,才知章先生原来任教过中原大学,而这本《苏联的民主》恰是中原大学的馆藏图书,我想如将此书寄先生一观,他一定会有万千感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吧。我就寄去了此书,几日后先生就寄回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封,封二上赫然有他的题跋并钤印,他的题跋如下:此书原为中原大学图书馆收藏,最早可能属于华北大学,一九四八年中原大学在河南宝丰成立,华北大学一批干部、教师南下支援,据说全部图书只有两匹马载运,号称“马背上的图书馆”,一九四九年七月中原大学全部南迁武汉,想必又把书带来江城。睹物思往,不胜感概。章开沅 二〇一三年一月七日。先生题跋中言及的“华北大学一批干部、教师南下支援”,据有关记载,一九四八年九月,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期间,专门找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希望中央从华北抽调人员支援中原大学,根据邓小平的建议,中央决定从华北大学选派孟夫唐、刘介愚、梁维直、李光灿、林山、俞林、方衡等同志随潘梓年南下到中原大学工作。与此同时,中央还任命范文澜为中原大学校长,潘梓年为副校长。时任教员的章先生曾在该校校刊《改造》上发表过文章。一九四九年该校全部迁往武汉,后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