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出了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石拐会议对八路军三个师挺进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及时作了战略部署。可以说,石拐会议是创建以山西为中心三大根据地的里程碑式的会议。
1937年9月中下旬,日本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一部西进向绥远进攻,主力则沿同蒲路南下向大同进攻;从平汉、津浦铁路进攻的日军正迂回石家庄侧面,企图进攻娘子关,夺取山西,且山西境内的长城抗战也仅是暂时的,侵华日军正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友军侧背,进而夺取华北五省。毛泽东根据敌情变化的新形势,迅速作出改变原定八路军三个师集中配置在恒山山脉一区的计 划,除以第115师、第120师各一部在晋察冀边界的恒山和五台山地区活动外,改为第115师主力进入晋西南地区,第120师主力仍在晋西北地区活动,第129 师主力和第115师第344旅进至晋东南地区。八路军这一战略部署的变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对敌占同蒲、正太铁路交通要道及大中城市,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二是对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使自己处于战略主动位置。
石拐会议讨论了太原失守后的形势,具体部署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的工作。会议重新调整了八路军的战略部署,即:第一二O师以管涔山脉为支点,开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决定第115师之晋察冀部队(晋察冀军区)和晋西北之第120师部队,继续就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创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做好粉碎敌人“围攻”的准备;第115师主力一部由晋东南转入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和第115师一部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两山脉,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
石拐会议开创了第129师战略展开的新局面。 石拐会议后的第二天上午,朱德率领总部向晋南的洪洞、临汾一带转移。而一二九师师部也就由昔阳县的武家庄,移驻石拐镇。11月13、14两日,第一二九师在石拐镇召开全师党员、 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曾经出席前日(11日)八路 军总部高级干部会议的刘伯承、张浩分别传达了 石拐会议精神,部署了一二九师首先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刘伯承在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大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和决定,他强调了必须结合实际理解它们的重要意义。指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抗战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现在到了全面执行的时候了。接着,刘伯承用国民党在全国各个战线上的溃败,同我们八路军:个师在山西的历次胜利作了对比,把在晋东南地区友军的溃严和一二九师连续取得的胜利作了对比,来说明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讲到当时的形势,刘伯承说:“目前日寇正忙于正面战场的进攻,但是他们占领的只有点和线,广大乡村尤其是山区还是‘真空’地带。国民党军队几乎全面撤退,无力他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对日作战和收拾那些趁火打劫的散兵、土匪和压榨百姓的汉奸,建立一个较为安定的抗日的社会秩序。我们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我们八路军的英勇抗战行动,.模范的群众纪律,特别是第一二九师出征以来连续取得了阳明堡、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就使我们具备了大力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和时机(17)。
刘伯承部署了第一二九师和部队的行动方向与任务。实行大规模战略展开, “第一二九师先进入正太路以南的平定地区,然后着手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根据地。” 他宣布了师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每个团的各个营都抽出一个连,组成工作团或游击支队,到指定地点同中央地方组织、游击队一起工作。”(18)
因为八路军总部即将率一一五师主力迅速转移到汾河流域和晋南,朱德主持的石拐会议,主要部署一二九师创造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纵观太行山, 巍峨崎岖,地形险峻,悬崖陡壁到处皆是,被称之为“天然堡垒”,是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理想的地域之一。石拐会议,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次会议不仅在129师的发展历史上,而且在整个八路军的发展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刘伯承后来说:“石拐会议其实是129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这次会议是第一二九师开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会议。” (19)
全国抗战开始时,敌强我弱,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中国单靠正面作战是难于取胜的,还必须到敌人的后方去发动广大的游击战争。敌小我大,日军兵小临大国,只能占领主要点和线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广大乡村地带必然成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数量少,装备差,但素质高,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的联系,有进 行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丰富经验,因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最适宜担负开辟敌后战场,创造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平型关大捷之后,特别是太原失守之后,根据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毛泽东及时的作出新的指示和部署。指出:“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20)
八路军总部召开的石拐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三个师先后展开于晋东北的恒山山脉南段、晋东南的太行和太岳山脉,和以管涔山脉的四角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第115师一部创建了以五台山脉为依托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另一部创建了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20师创建了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创建了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从1938年4月下旬起,八路军主力陆续向冀、鲁、豫三省平原地区发展,协同当地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创建了冀南、豫北、冀鲁边、冀中、冀东等抗日根据地,从而开辟为华北敌后战场,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应该说,这一切应归功于八路军石拐会议贯彻执行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原则”,的结果;也是八路军石拐会议 确定实行游击战方针和战略展开,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战略决策的结果。
综上所述,石拐会议不仅开创了八路军游击战争的新局面,开创了八路军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不仅实现了我党我军在抗战初期从运动战为主转向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而且还是我党我军的军事战略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新的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认真研究吸取石拐会议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理论旗职, 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继承抗日爱国、百折不挠,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推动和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注释:
1、《华北烽火》中共党史出版社,第242页。 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4页。 3、《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年5月版,第425页。 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0页。 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第 25页。 6、《聂荣臻回忆录》(中),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359页。 7、《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 223页。 8、《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44页。 9、《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53~54页。 10、《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11、《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第 85页。 1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3页。 1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16页。 1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6页。 15、《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一九四九)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9页。 1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1页。 17、《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第177页。 18、《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第177页。 19、《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第 177 页。 20、《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