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区。
为纪念毛主席视察黄河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1991年10月,黄河风景名胜区修建了黄河览胜景点,雕塑了毛主席站立在黄河岸边的塑像。塑像中的主席年龄、着装和风采均是晚年时期的,与毛主席视察黄河时间相差20年之久。近年来,黄河览胜景点的改造,遵照历史的真实情况,建起一座3.5米高的主席铜铸坐像,同时配套建设毛主席观黄河纪念馆和主席喝农家水纪念地。
4、广州天河区棠下村。
毛主席视察棠下后,棠下村这几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棠下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农村。除了特意保存下来当时接待过毛主席的农业社旧址外,旧日的田园都已被高楼大厦商居所取代,原来近5000亩稻田菜地,如今仅剩下菜地100多亩,其余都建起了厂房、商铺和住宅。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300多家,15个经济社(即原来的生产队)都建了现代化的村民公寓,每户都拥有一个单元(多者有三四个)以上的楼房,用村民的话说是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毛主席视察棠下后,棠下人一直把它当作奋斗的动力。”棠下村委会钟桂权说,近年来棠下不断“筑巢引凤”,兴建厂房、商铺出租,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其中引进台资“好又多”大型超级商场使棠下成为广州近年兴起的购物区之一。此外,棠下村与外单位合作,建设集科技、会展于一体的大型电子信息物流中心,还计划建设分别为9层、16层和26层的三座多功能商业大厦,一个几万平方米的大型汽车交易中心也正在筹建之中。
“棠下有这么大的发展,离不开当年毛主席视察对我们的鼓舞。以后我们每年都在4月30日召开纪念大会,那难忘的一天。棠下人还将当年招待过毛主席的农业社办成一个展览馆,展示当年毛主席视察棠下的照片、坐过的椅子、戴过的草帽、用过的扇子等。重新修缮过的棠下农业社的旧址也早已向群众免费开放,以纪念毛主席在棠下视察的日子。
5、成都郫县红光镇。
在领袖光辉的照耀下,今天的红光日新月异,红光镇跻身全国百强乡镇。每年3月16日,红光镇都要举行盛大的欢庆纪念活动。过去,红光公社有“红光门”。目前,红光镇保留了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的农庄旧址,塑有毛主席像,建设了红光广场。2014年3月16日,郫县县委、政府和红光镇还联合举行了万人欢庆纪念大会,邀请成都平面、网络媒体直播现场文艺演出。
6、济南大辛庄。
“基本上每年的4月13日,在大辛庄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开大会,扎彩旗、扎花、剧团来演出……”村民说,这是为纪念毛主席来大辛庄视察专门搞的,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规模不小,甚至连省市剧团的台柱子都来表演过,周围村民也很羡慕,“毛主席一年来视察两次的村庄,可不多见呀。” 幸福柳广场的中央有一棵大垂柳,树头上还插着一面红旗。在广场前部,是毛泽东主席手拿一绺麦穗,微笑前视的塑像。因为“幸福柳”的存在,周围以“幸福”命名的单位、地方有很多,如幸福苑、山师大附中幸福柳分校、幸福柳实业。
改革开放之后,以农为主的大辛庄村民逐渐增加了别的致富门路,大多是经营第三产业,比如经商、搞小工业,加之租赁土地、搞联合体,这个现有5000多口人的村庄,比起附近的村庄要富裕。
7、四川成都市都江堰。
当年的灌县,是毛主席一天之内走过5个点位的地方。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视察都江堰期间,先后登临玉垒山观景台(后更名为“幸福台”),登上伏龙观了解都江堰灌区情况、查看宝瓶口内江水势,在伏龙观前广场与群众亲密接触(后更名为“3421广场”),中午在灌县城内井福街县委临时招待所(后更名为“幸福餐厅”)就餐,傍晚回成都途中视察新城乡莲花一社(后更名为“幸福社”、“幸福公社”,走过的乡间小桥叫“幸福桥”,视察过的农田叫“幸福田”)。
改革开放后,灌县与“幸福”有关的名字只剩下幸福路、幸福镇(今幸福街道)、幸福村(今幸福社区)。幸福台更名为“秦堰楼”,幸福桥、321广场不复存在。幸福餐厅曾改为洋名,旧址地震后被拆除。新修的幸福大道,后来也更名为“都江堰大道”。就连境内的原有的几尊毛主席塑像也全部被拆除,好像毛主席得罪了灌县人一样。
毛主席农村调查的现实意义
第一, 倡导“调查工作要眼睛向下”。
毛泽东寻乌调查,以“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为全党树立了一个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下层情况的榜样。毛泽东在寻乌,“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了产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毛泽东说,他们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坚持眼睛向下、拜群众为师,才有丰富的材料来源。
开调查会是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在调查会上“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把自己置于被调查者之中,而不是高高在上,因为他明白,“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第二,注重典型调查,“解剖麻雀”。
毛泽东认为,要真正了解社会情况,就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为了弄清寻乌城的商业和手工业的状况,毛泽东非常巧妙地“从各种货物去剖解这个城的生活情况和组织内容”,总共分成20余项,如盐、杂货、油、豆、酒、水货、药材、黄烟、伞、木器、豆腐、理发、裁缝、伙店、打铁等。由于进行了深入的解剖,毛泽东对寻乌县工商业状况了如指掌,对于中国各地县级城市的状况也就有了一般的了解,也可以以此方法对各地的县城进行比较研究。毛泽东对农村通常采取典型调查,注重由典型推及一般。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他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三,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毛泽东不仅采取了严格的实事求是和谦恭的拜群众为师的态度,而且锲而不舍地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从丰富的资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他批评那种“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帐,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的调查,指出“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
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坚持运用各种科学分析的方法来处理材料、总结规律。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认识中国农村社会。
毛主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进程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带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起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坚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坚持永远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从毛主席视察农村、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往事来看,今天,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应该继续坚持和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尤其要做到:
1.共产党员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能从创立时的几十名成员,发展到今天拥有6800万党员的执政党,最重要的就是:广大共产党员一经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坚定地为之奋斗,特别是在革命遭到曲折的时候,更能看到前途和希望而不停止自己的追求。“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怀抱着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在今天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上,中国共产党人同样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那就是要为实现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共产党员应勇于面对困难,设法克服困难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毛泽东在论述如何面对困难时,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员对待困难的态度应是勇敢面对,永不退缩。“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种种困难,遇到共产党人,它们就只好退却。”为什么会如此,其经验就是“藐视困难”。“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同时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因为我们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并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团结在一起,领导他们前进,因此是能够超越任何困难的。在解决困难的时候,要重视它,对每一个具体的困难,都要采取认真对待的态度,承认困难,分析困难,讲究方式方法,逐个地加以克服。“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3.共产党员应襟怀坦白,不谋私利
毛泽东对于革命先锋队的要求是“具有政治远见”,“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应该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而反对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的行为。为个人谋利益,在革命的队伍中被称为丧失道德的行为。因此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告诫全党“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一切贪污行为必须揭发,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等的处理”。要将这样一些丧失无产阶级立场的贪污蜕化分子、不称职的领导成员毫不吝惜地开除出党,以纯洁党的队伍。因此,在建国初期他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党的干部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惩治。
4.共产党员应善于学习思考,立志改革
毛泽东认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都应认真学习,“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责任,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量。共产党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并总结经验,使工作条理化、系统化。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思考。“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只有坚持学习、思考,才能锐意改革。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需要立志改革的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需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建设新国家立志改革,无所畏惧的人。
5.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相信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因此,“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毛泽东历来主张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成为战争年代广大党员所遵循的信条。也正是依靠这样的作风,革命才能无往而不胜。
正如毛泽东形象比喻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如何更好地动员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是要倾听群众的呼声,通过各种渠道发现群众的真正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要胜利,一定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保障工人的利益;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疾病卫生、婚姻问题。我们对群众的实际生活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拥护我们,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就完全能够做到了。”13同时共产党员要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不要做那种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的人。这在和平年代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面对愈益复杂和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要学会从群众中学习,先做学生,后做先生,不耻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