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海南海口2015年11月27日电(杨伟杰)“嘀嘀嘀……”,从众多 激烈战争片的电影、电视剧中,都少不了看到电台的发报员在认真、集中精力、思维敏捷,敲 键码,发出情报的情景。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兵符志坚,则是其中的一位。
符志坚是一家抗战勇敢英雄之家。父亲符正气是抗战医术精湛高明的院长,母亲李华生是大南区灵活搜集情报的联络员,大哥符志行是抗击日寇、虎胆胆略的传奇英雄……,这在当地都是家喻户晓的。
符志坚在家中排行第四,乳名就叫不四。1929年9月生于原临高县清平乡美迎村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祖父符合瑾,是清朝末年的监生。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平生行善好施,广交朋友。父亲符正气早年到琼山府城华英中学读书,毕业后到和庆墟一间祖父开办的中医药铺卖中药,并开始学习起中医,不久成为当地出名的中医,为百姓把脉开药。1939年4月,日寇把侵略之炎燃烧到海南,海南这个平静小岛也开始举起抗日救国的火焰。他父亲、母亲、大哥们纷纷参加了革命,从此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1942年母亲牺牲后,他便留下父亲的身边,在抗战的医院里他几乎看到父亲为血淋淋伤病员抢救的场景。
他还记得1942年将要过年的时候,一天中午父亲叫他到跟前,指着经常来往医院的那位交通员说:“今天晚上你跟这位叔叔去”,他问,到哪里?父亲只说你去就知道了,太阳落山时,炊事员给他一个较大的饭团,叫我吃,这是在医院他第一次一个人吃到这么大的饭团。接着父亲交给他平时换洗的两条短裤,交通叔叔立即叫他随之上路。入夜坎坷的小道,走过山丘又过田埂,转来拐去,几次横过公路,有时还挨边从日寇的炮楼窜过,炮楼顶上明亮的探照灯时时向四周照射监视。交通叔叔总是把他按倒,叫他不要出声,小心爬地通过。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又累又困,脚下分不清是坑还是路,常常踩空失倒,一直走到天亮,到了一块高山密林的营住地,这时交通叔叔才告诉他,这里就是第四支队部,过了一会,叔叔带他到几位领导面前交差,其中一位清瘦的中年人老远见他就放声唤道:“你就是不四吗?”,奇怪,他走到那人面前,那人对我说:“你哥哥叫你来这里跟我们在一起,不要想家,你的工作等会司务长才对你说”,后来才知道那个中年人就是马白山。几天之后他接到大哥交人带来的一封信,信中几个大字只有两句话:一、在四支队跟随马支队长不要想家,要服从分配,跟随打仗要勇敢;二、以后不四名字改叫“志坚”。以后这个名字在支队部里人人都知道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他这个新名字,总是呼唤他的小名“不四”。因为那时他才十三岁。
那时别看符志坚只有13岁,但早熟和聪颖,他首先在马白山副司令身边工作,当一名普通的勤务兵。整日打扫卫生,打水送饭,还在总部学习文化。一日他看到人来人出的指挥所老是发出“嘀嘀嘀……”声音,甚为好奇,马副司令看出他心思,就叫警卫员带他进指挥部电台发报部,他看到许多发报员在一闪一闪小红灯电台前,用巧妙的手敲着键码截取信息与发出情报,及时交给作战指挥员。此后他开始学习起电台,当一名通讯发报员。电台发报,有明码和暗码,要求1分钟要写120个阿拉伯数字,头脑思维集中,耳与手连在一起,截取、破译、发报,为指挥员为作战提供准确的情报,赢得时间保证战场作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传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信息,全国各地欢庆胜利。可到1946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四十六军来琼对海南抗日武装大举进攻,为适应战争形势第四支队精简机构,他随江田主任调往琼纵司令部。1947年6月支队部指导员王昆介绍他加入共产党。同年8月又调挺进支队(西区地委)电台新闻部学习译电,从新华社电台发来的阿拉伯新闻电码中对照“电码译本”释写出汉字新闻稿件。第二年8月选调到琼纵无线电台报务员培训班学习,结业后继续在联络台、新闻台当报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