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蒋介石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毛主席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死吗?“不能!”英勇的指战员们高声呼喊。“那我们能解散吗?”毛主席接着问。指战员们又齐声高喊“不能!”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好!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作坚决的斗争。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我们的态度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41年初,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将军率359旅7000多将士进驻延安南部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二、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部,是进入延安的必经之路上。那里只见梢林不见天,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荆棘丛生,狼豹黄羊满山窜,土地很肥沃,是开荒种地的理想场所。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地区,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
(一)保卫延安的南大门
南泥湾距延安45公里,到延安的必经之路,是延安的南大门。这里森林茂密,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是土匪理想的生存地。他们和国民党顽兵游勇经常来骚扰边区百姓和打劫过往商旅。为了确保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一支部队来长期驻守。这时的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历史使命就是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保卫党中央。
(二)以南泥湾地区为中心,率先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
南泥湾在一百多年前曾是人烟稠密地区,土地肥沃,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由于清朝政府制造回族和汉族人之间的民族矛盾,相互残杀,到民国初年军阀横行,土匪抢劫,百姓无法生活,相继逃亡后,这里才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南泥湾是汾川河的发源地,水源充足,正是开展大生产的最佳地带。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另一个历史使命,就是率先实现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
三、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实践出发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
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等旅团首长走遍南泥湾地区,结合这里的山形地貌特征,多次开会研究开荒屯田方案,多次召开全旅指战员动员会,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去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经旅军政委员会决定,让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拟定生产计划,开展生产自给运动。当时生产自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大家动手,各尽所能。经营方针是:以农业第一,工业和运输业次之,商业第三,其他如副业和小型手工业等,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放弃。
四、三五九旅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率先发展先进农业的举措
(一)全员动员,一视同仁,军民大生产
三五九旅大生产的口号是“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线之外”,上自旅首长,下至炊事员,饲养员一律参加生产。并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在生产中不是指手画脚,而要动手动脚。在组织领导上以旅首长,供给部长,各团首长组成旅生产委员会,负责领导全旅生产自给运动,团营连各级安排人员,成立领导本单位生产的组织。在生产时间上,除每个连队挑选有经验和愿意长期搞生产的同志组成十到十四人的生产组外,其余同志一律以八个月的时间进行训练,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参加生产,留一个月时间为机动时间,用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和帮助当地的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二)聘请劳动英雄为生产副官指导大生产运动
为了更好完成生产任务,三五九旅规定各级部门设立专职生产干部。旅设生产副官,团设生产副团长,营设生产副营长,连设生产副连长等。南泥湾著名劳动英雄朱玉寰,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常不辞年高来部队指导农业生产,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将士的尊重。后来要求参军,当即得到王震旅长的批准,委任他为旅生产副官。在开荒生产中,战士们一边虚心向生产副官学习,一边交流总结生产经验,不断提高耕作技术。邀请边区著名劳动英雄吴满有,杨步浩等来部队当教员,开设“临时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可以说天下少有,穿着破烂的棉袄和油光的羊皮坎肩的农民教员,一个一个站到台上讲课,三五九旅将士们一排一排地坐在下面认真听讲,不时记着笔记。并且把训练班开到山上,实地指导教学耕作技术要领。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开挖排水,平整土地,山沟打坝成功改良沼泽地为水稻地,阳面山上造梯田,种植玉米和小米,高粱。营房周边种蔬菜,洋芋,南瓜。三五九旅战士们根据生产副官的建议,长狼牙刺的荒地肥大有劲,战士们专挑长狼牙刺的山头,一架山一架山地开,为了提高开荒速度,将镢头从五寸宽改为七寸宽,重量从二斤半变为三斤重。为了改善部队伙食和积蓄肥料,三五九旅战士们还大力开展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副业生产。1941年由于经费困难,每个连只能养十至三十头猪,其中包括一至二头母猪。平时舍不得吃猪肉,为了更好地保证猪的繁殖和减少猪羊的死亡,战士们自己动手为猪羊打了窑洞,把猪羊吃食,大小便和睡觉的地方,都用木栅栏分的清清楚楚;猪圈和羊圈周围都打土墙来防备虎狼豹,通过按时喂食和打扫来保护猪羊不瘟,不病。冬天战士们依旧顶着寒风外出放羊,闲暇收割秸秆和野草来保证羊群的过冬。战士们改善伙食就通过下夹子和围猎扑获野兽。有野猪肉,野羊肉,狼肉,豹肉,野兔肉,野鸡肉等,当时战士们的伙食中肉食很丰盛。1942年旅首长提出“一人一羊,二人一猪,十人一牛”的号召,百人以上的单位必须喂三至四头母猪,以繁殖小猪。其他鸡,鸭,鹅,兔等饲养多少就饲养多少,不加限制。到1944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二十六万一千亩,产粮三万七千石。上交公粮一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1944年圈内还养有:猪5624只,牛1240头,羊12000多只,鸡鸭成群多达几万只。有些连还养了蜜蜂,当时的一窝蜂能收三十多斤蜂蜜。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部队的伙食,繁荣了经济;而且牲畜的粪便和污水,污物等,成为农业生产上一项主要的肥料来源;牲畜的皮毛。可以为战士们制作皮鞋,皮带,马鞍等使用,也可以作为商品到边区去换取部队的军需用品。
(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实行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
为了配合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种田,老百姓出粮出物出力,军民如一家,老百姓手把手教战士纺线,打铁,缝补衣服等。老百姓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并且积极参与到三五九旅在旅部金盆湾村开设的木工厂,铁工厂,油厂,酒厂,造纸厂,骡马店,百货商店,货栈,饭馆,理发馆,洗澡堂,合作社中,献技献策,军爱民,民拥军。重现南泥湾了的辉煌盛世。朱德总司令在“游南泥湾”诗中写到:“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中羊肥,马兰造纸俏。”三五九旅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使南泥湾地区军队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完全的自给自足,军民鱼水深情成为边区根据地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