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是农民的儿子,他念念不忘人民。当他平反重新工作时,50年国庆大典,他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焰火十分壮观。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他的面庞,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他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
习仲勋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1975年秋天,哥哥近平弟弟远平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远平,让他跟着哥哥到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并顺路看看大姑。大姑是习仲勋的亲妹子,1968年,习近平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习近平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牛奶喂着,他才慢慢地调养好。
那次陕西之行,使习远平终生难忘。从未到过黄土地的他,认识了陕北农民,认识了陕北农民的生活。那时,从富平到铜川,坐两个小时火车;从铜川到延安,坐一天长途汽车;从延安到延川,坐大半天汽车;从延川到文安驿公社再到梁家河大队,还要徒步走几十公里。这样的行程让习远平累得精疲力竭,早早就睡下了,可一样行程的哥哥,到达梁家河的当晚,就召开了大队党支部会议,直开到深夜。陕北农时晚,7月麦收,也正是陕北农村党支部书记们最忙的季节。
第二天,哥哥投入了紧张的农活,远平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块远在10里路外。远平说,陕北的农民和哥哥的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的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水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远平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远平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远平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远平的陕西之行,认识了陕北的农民,也再次认识了自己的哥哥。远平谈到这些是很动感情的。他说:“在梁家河乡亲们眼里,我是远道来的稀客,又是陕北‘老革命’的亲子、本大队支部书记的亲弟,由此,我获得了最高礼遇:一家家派着吃饭。乡亲们用白面馍款待我,而这是他们成年累月也吃不上一次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全村孩子最多、最穷的那一家,也用酱油膏煮了汤,下了十几个荷包蛋,做了白面饸饹来管我的饭。只有一件事,家家都是共同的:不上桌的老人妇女后生,吃的全是黑黑的糠馍。我心里流着泪,享受着陕北农民的崇高礼节和深厚情义。”
读《忆大山》《忆大姐》,不仅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那种朴实的文风,更感受到了他那种强烈的平民意识。读习远平的文章又似乎找到了它的根源。平民意识“存乎于心,发乎于情”,是一种人格的平等,是唯物史观的表现,不是表面文章花架子。有些同志成天喊着群众利益至上的口号,也做一些惠民的事情,但一看就是居高临下,一副普度众生的救世主架式,自以为老百姓会感恩戴德,永志不忘,其实群众难以买账。古之民尚且不吃嗟来之食,现代人更讲究人格的尊严。主人公仆的位置一颠倒,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没有真诚和感情,没有平民意识,这样的同志即使下到最基层,也未必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即使睡在老百姓的炕头,也难免会同床异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整饬党纪,惩治贪官,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讲,这固然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止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与此相一致,也是为了老百姓的福祉,饱含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的一腔深情啊!冰天雪地的边防哨所有他的足迹,老区贫穷群众陋屋里有他的身影,奶茶飘香的蒙古包里仿佛还能听到他的欢声笑语……这种百姓情怀不是“秀”出来的,是他的自然流露,是刻在骨子里的,溶在血液中的。
(作者系邯郸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