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集了7602件珍贵的文物、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辞典》等七本学术研究著作、为834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找回姓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又获新进展。以“国家公祭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9日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公祭、历史记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
研讨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作了名为《国家公祭与南京大屠杀史第三次固化》的主题学术报告。
他指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国家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是继“两个法庭”(东京法庭和南京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审判、1985年建立纪念馆立碑编史后,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与加害史实的言行具有重要意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理事、南京炮兵学院费仲兴教授作了题为《南京大屠杀:关于汤山西岗头的民间记忆》的报告,探讨了南京大屠杀的民间记忆问题。江苏档案馆徐立刚研究员作了题为《国家公祭的必要性与价值所在》的报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论述了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研讨会紧扣国家公祭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主题,回答了相关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史料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