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华回忆说:“受过刘部长教育的人,从解放初一直到离、退休没有一个人在经济上犯错误的。”,最近我们了解到:谭献鑫是我父亲在湖南工作时的秘书,后来他做到了(长沙)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他一直保持着两袖清风,别人送的别墅、钱、东西,他一概退回去。他的下一任,张德元一家人都贪,贪污300多万,1997年被判死刑,(湖南省第一个被判死刑的厅局级干部),他老婆被判6年,儿子被判无期。同是一个岗位,不同的人教育的干部表现却截然相反。
父亲对干部严格要求,对家属要求也特别严格,从来不让我们坐他的公车,而他在任北京地质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时,地质学院的教授的小女儿突发急病,他立刻派他的司机送孩子上医院,因为送的及时,孩子得救了,教授非常感激。父亲也不让我母亲坐他的公车,一次我母亲想搭他的车到朝阳医院,父亲说:“你不是有月票吗?”,给她一个软钉子。对这件事,我女儿梁珊很不理解地说:“老红军怎么是这样?”参加了江西干部学院的红军第三代培训班,回家后,女儿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才理解了,为什么姥爷在世时不让姥姥搭他的公车了。”,她在婚礼上,穿上了红军服,表达了要继承红军的革命传统。她理解了:一个老红军的内心里装的都是革命事业、都是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他们自己,这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无私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只有无私才能执行好党的政策,只有无私才能廉政。
一个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一个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人,一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在他们的字典里决找不到贪污腐败、脱离群众、不实事求是、不作为的词语。
四、马褡子见证了老革命的开拓、进取与突破
1.我们解放了,学习苏联,但不能生搬硬套苏联的模式
建国初期毛主席曾说:“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但全国搞地质的不足300人,国家急需地质人才,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主席点将,我父亲勇敢地担当了北京地质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1952年,当时的社会舆论是“一边倒”、“全盘苏化”、“全面学习苏联”,如何开展工作呢?这是当时各条战线、各单位都遇到的共同问题。如何办北京地质学院呢?父亲又认真研究了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地质大学、研究了莫斯科地质大学,并回忆了延安抗大办学的经验,下决心走中国自已的办学道路。在校刊的发刊词上,他写道:“贯彻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理论与教学,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加以运用”。
“学习外国,要洋为中用,不能盲目照抄”,这是他的办学宗旨。地质学院的郝贻纯教授回忆说:“1956年我被派到苏联进修,临行前,院长嘱咐说:‘到苏联,既要虚心学习,又不要生搬硬套。要吸取精华,扬弃糟粕。’ ”父亲对每一位留苏的学生都嘱咐道:学习苏联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地质科学成就,不要一切盲目照抄。
他没办过大学,只有打仗的经验,他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运用到办大学中来,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与苏联完全不同的独特的办学方针,即:苏联的莫斯科地质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学校规模“小而全”,专业设置是“全而细”,父亲确立的办学方针是:北京地质学院的规模要“大而重”, 招生5000—6000人;专业设置要“少而精” 重点办普查、勘探两系。尽快地为国家培养出急需人才,打好基础,再据情把专业设全。方针确定之后,父亲照样发挥红军中党代表的作用,他说:教学工作的好坏,要用政治工作来保证。他就亲自参加教师党小组的活动,发展知识分子党员了;他重用教授;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学生,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父亲知道地质工作的艰辛,他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他每年都组织全院运动会。
父亲常说:“办大学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学来的,只要勤奋学习任何科学知识都能被掌握。”中国有句古语:人过30不学艺,父亲已46岁了,一个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的老红军开始学习俄语了。他学外语不是为了考职称,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为了早一天能听懂苏联专家的讲话,使自己变为内行。
像战争年代一样,在向科学进军的战斗中,他带领他的一班人开始冲锋了。从1954年开始组织干部用业余时间,补初中数、理、化;2年后,组织业余学习《地质普查》专业大专班,父亲带头参加干部大专班学习。几年下来,绝大多数系(处)级党、政干部学完了二十多门课,三千二百多学时,获得了大专文凭。业余学习前后共坚持了7年,《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对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向科学进军的事迹都作了报导。到1958年,学院六年培养的地质人才是解放前36年全国培育地质人才的6倍,培养出大批的国家急需人才。学校延着既定的方向前进着,1960年学院被评为“红旗学院”,成为重点大学。六十年代初,学校6000多名学生中有4000多名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在全运会上都能拿到奖牌。我国第一次攀登世界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就有8名北京地质学院的师生参加,学校办得轰轰烈烈。中国地质大学50 周年时统计,有29名毕业生成长为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这其中有18人是前6年的毕业生,5人是前6年的学生。
父亲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并带头向科学进军的行动获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2.我国橡胶的种植突破了世界上100年来的界限,橡胶生产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
1958年底,父亲被调到农垦部,主抓橡胶等热带作物的生产,父亲发扬了老红军作风,打橡胶生产这一战役,他接受了命令,不仅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胜。
橡胶是战略物资,对我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都极为重要。我国一直很重视,解放初由叶剑英元帅亲自领导了橡胶的生产。
1951年在法国“巴黎国际统筹委员会”宣布;本会所有成员国严禁向中国及共产党国家提供天然橡胶和任何相关产品。他们预言,不可能通过种植获得天然橡胶的东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机器,将由运转走向停顿”。
父亲认为:我国的橡胶必须要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橡胶能从巴西的原始热带雨林逐步向北发展到世界各国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父亲抓住了这一事物的本质;把橡胶从种植、割胶、制造橡胶产品等看成是一个整体;他把教学、科研、农场等所有的技术力量整合起来,成立了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他把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各省农场的力量整合起来,发动群众一起参加战斗。
他管理橡胶生产时,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抵制了浮夸的大跃进的高指标、瞎指挥,甚至在受到批判时,他仍然不随波逐流,而是带领一班人,深入、细致地制定着《橡胶的栽培技术规程》,贯彻着规程。该规程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和国务院的批准。1962年父亲组织了育种现场会议,他认真听取了不同的意见,依据橡胶生产的科技理论,支持了以何康为代表的少数科学家的正确意见(何康曾任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中国热带作物学院的两院的院长,后任农业部部长)。他勇于拍板,提出了:我们的橡胶既要能抗风寒、又要能高产,做出了因地制宜地使用国外品系为主的决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爱国华侨陈嘉庚冒着坐牢或杀头的危险,从马来西亚,带来的高产橡胶品种,我们不敢用,都浪费了,现在我国却要花钱引进东南亚的优良品系130多种。具体技术工作,由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经过大量科学试验推广了适合我国的3—4个品种,海南橡胶原产30公斤/每亩,后达到100多公斤/每亩;杂交后培育出抗风、抗寒、高产的新品系,在云南西双版纳大量种植,达到200公斤/每亩,橡胶单位产量提高了五倍。整个橡胶产业抵制了浮夸风,而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有中央的支持和农场职工的努力,上、下齐心协力,使整个热带作物的产量都实现了翻番,实现了真正的大跃进。这就是老红军的工作方法,就是延安的工作作风。
1981年,在我父亲病重期间,他尚清醒时,听到的最后一封信,是何康夫妇的来信说:“华南热作研究院从海南带来一些不同品种的芒果,送给您品尝一下,这也是在您领导下所取得的成果之一,也是向您表达我们对您的慰问。”,父亲口述了回信说:“好吃,发展热作方针,自有公断”。我了解了父亲与热带作物的情结,我每每看见卖芒果或吃到芒果,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与南方农场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
没想到,从解放初我国开始种橡胶,老一代的红军领导们深入实际、敢于拍板和担当,使橡胶产业突破了对米秋林学说的迷信。我国从北纬18度至24度的亚热带地区种植橡胶成功,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我们突破国际上100年来,橡胶种植在热带地区17度线以内的界限。几十年后,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还获得了“国家一等发明”奖。(那时,我父亲刚去世1年,许多参加科学实验的科学家、专家也已经谢世了)
历史开了个玩笑,33年后,还是在法国巴黎这座城市,回应了帝国主义那蛮横的宣言。各国橡胶的权威们赞叹道:看来,全世界所有的热带植物科学论著和大百科全书,都必须重新修正关于橡胶树的条目。
现在我国橡胶种植达到1000万亩,从面积到产量均达到世界第5位,我们有了话语权。解放初帝国主义国家在橡胶原料、橡胶种子和橡胶产品方面对我国封锁,我们发展了、强大了,我们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求,橡胶轮胎还出口到美国,现在他们又限制我们橡胶产品的出口,这是个多么大的变化呀!
我国在地质业、橡胶等热带作物产业、石油业、原子弹、氢弹等军工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等等:许多领域内,我们都实现了零的突破,我们都在奋力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的还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工人、群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上下齐奋斗而得来的,我们的胜利是国家和民族的胜利!
3.解放后母亲为祖国的农业生产,奉献了毕生
母亲是中国农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委理事、中国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三、第四届蚕学会理事会荣誉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编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农学篇,养殖卷2中刊登有她的传略。母亲所领导的蚕桑事业,在她离休前,蚕茧的数量超过了日本赶上了战前,完成了她的心愿。
马褡子见证了父母对革命的奉献。他们只是这一代人的缩影,我们的家庭也只是千千万万革命家庭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老革命的事迹,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学习、宣传和继承。历史是老一辈们集体创造的,纪念、继承和弘扬,是我们永远不忘本的根和魂,是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作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