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24日至3月3日的宜川、瓦子街战役,就是认真贯彻通信保密会议精神的范例。
在围宜打援计划确定之后,我军根据杨家沟会议精神,采取了严格保密措施,决定各部队在接触敌人之前一律不使用电台联络,各纵队接受战斗任务改为当面授予,向远在山西的2纵队传达任务,也由骑兵通信员到预定渡河的禹门口面送。骑兵通信班长韩立华在途中遇到顽敌,自己在负重伤的情况下,果断、灵活地掩护和指挥战友按时把命令送到了2纵队。我军在无线电静默的同时,又组成了周密的有线电通信网。团以上单位都沟通了相互间的联系,保证了部队进入阵地前的战斗部署,并随着战斗发展的进程跟进架设。我军的无线电静默,使胡宗南无法摸清我们的情况和兵力部署。当我围城部队将宜川守敌包围起来,陆续攻占外围各据点后,胡宗南命令宜川守敌坚守待援,又命令敌整编29军军长刘戡率整编27师、90师共4个旅4个团的兵力驰援。28日进入任家湾、丁家湾地区,遭到我阻援部队正面打击时,仍然错误判断我军主力是攻城,阻援部队最多也不过一个纵队,阻挡不了他们大军驰援。直到29日8时,我军无线电全部开放,胡宗南才发现他的援军已陷入我军的重重包围,成了瓮中之鳖。经过30小时的激战,我军全歼援敌,接着攻克宜川,取得了歼敌2.948万人的重大胜利。
周副主席关于通信保密工作的亲切指示,一直鼓舞着广大通信工作者,对我军加强通信保密工作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尽管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但周副主席有关通信保密工作的原则仍然放射着光芒。
刘克东,朱仕扑(林彬) 1990年8月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三、王诤是我校笫一任校長
延安时期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校长王诤与李克农、廖承志、杨尚昆合影
王诤是我校第一任校长,并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多个时期,先后三次担任我校校长。
1931年2月,由王诤负责、中央红军总部无线电队开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我校的前身)在江西宁都开学。4个月后,培养出了我军的第一批报务、机务人员,此后逐步扩大名额,训练队扩建为红军通信学校。王诤任校长
1944年,我校扩建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王诤第二次来到学校,任校长兼政委,直到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我校扩建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全校1300余人,这在解放区是最大的一所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中央再一次任命时为军委三局局长的王诤兼任“华北电专”的校长兼政委。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学校担任领导工作。
83年过去了,这所学校在不同历史時期,从江西瑞金起步,在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教育者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埋头实干, 在王诤同志領导下, 由小到大.
从1931年~1936年短短的5年中,在敌人封锁的根据地,到行军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共为战争培养了2000余名通信人才,(包括无线电报务员, 机务员,有线电话, 司号员, 信号员, 通信员)充实通信工作;在反“围剿”、渡湘江、四渡赤水等战斗中,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陕北延安办学的十几年,培养了800余名学员,(报务員,气像员,机务员)他们在抗日前线,以及解放战争与建国后的各个时期中,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研究班,晋冀鲁豫通校,晋察冀电专,华北电专先后培养了数千名通信专业人才。
学校好似载人的船,它把受教育者送到了理想的彼岸。船的轨迹是周而复始的,而乘船人的足迹却遍布四面八方, 开創了通信事业的新篇章。
至今你到西安我校还得问: “西军电在那?”
我校从华北迁往西安校名是:“西北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集转后改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現在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