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延安娃”何丽:我的红军妈妈蒲文清(组图)
2013-07-05 16:16:58
作者:光明网记者 田文姝、刘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自信 自尊 自立 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我妈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所以虽然我的妈妈走了,但是我还在继续着,还在延续着她的精神,这已经融入到我生活中的每一个思想行为当中。她对我的影响满眼都是,每一件事儿都是。

    我工作多少年过后,都没有买过新衣服。因为我个子比较小,一直都是拿弟弟妹妹穿过的衣服改了改又穿,这种观念和行为是自然形成的,自己不会看不起自己,别人就更不会看不起你。我对自己要做的事儿都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要自信、自尊、自立,然后一直坚持下去,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的女儿是70后,她受我妈妈和我的影响,也从来不乱花钱,什么都舍不掉买,没有一个追求贵、追求奢侈的概念。但是我们追求“美”。“美”是什么?我们认为“美”就是“得体”。这种观念不是经过某件事就能影响的,而是从我出生开始,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我的眼里不能有隔夜的事儿,每天“无事忙”。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人,她有个绰号叫“小钢炮”,就是因为她在各项生产劳动中吃苦耐劳、做事干脆利索,获得了大家的称赞。这就是妈妈对我的影响。她的实际行为成就了我们的“家风”,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会做各种劳动,弟弟甚至会手工做皮袄,上草鞋。

    从我出生到6岁离开延安,是我印象里特别深刻的6年。当初生活的窑洞,至今我还能找到。我和大弟弟、二弟弟都是辗转陕北出来的,特别是二弟弟,是我妈妈从陕北一路背出来的。当初娃娃在背上尿了尿,都冻成一个冰棍了,她都顾不上管,只做眼前的事儿。虽然她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无私忘我,这就是一种境界。

    在特别困难的时期,我妈妈有一次在粮店里不小心,一个月的工资都被小偷偷走了。但就是这样,她都没有忘记去帮助那些吃社会救济的人。她给人家粮啊、煤啊,家里蒸着馒头,锅儿刚揭开,她就敢把热馒头拿布一裹就跑了,给那些被救济的人送过去,而家里的小孩儿吃不吃得上都不顾。这些事情,孩子们从小都看在眼里,所以我们都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想法。那时家里有句教训说“吃独食,不得好”,任何好的东西都必须共享。这在家里就是一种习惯,任何生活行为,大家都是这样去做的。

    所以我觉得,红军战士们的这种乐观、豁达、自尊、自立、互帮互助,就是一种精神,它就在我们身边。这种精神不需要喊口号、概念化,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具体去做;这种精神是要接地气的,要为广大老百姓所感触到,所接受。这样才会有感召力,才能影响社会,影响老百姓。

    这种“长征精神”我们要好好诠释,因为它并不遥远。它不是只有英雄模范才有的精神,也不是非要我们牺牲,手里托着炸药包,跳到河里去救人才叫“长征精神”。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这样的精神,那就是一种快乐的传递,一种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人怎么对待生命,怎么对待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全在这种精神的传递当中。

    现在我们社会正缺乏这种精神追求的引导。引导的方式不是要去感化谁,而是呼唤。只要有人呼唤,它就会出来,并且形成一股力量。

    共产党人没有享受 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得叮当叮当响

    我妈妈一辈子,最突出的就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从她参加红军到离世,都是这样一种精神在支撑她。她一生都在自觉自愿地坚守着党的宗旨,在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她讲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特别朴素的事情。虽然只有短短5个字,特别简单,但是做起来特别不容易。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有内容的,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把它做得叮当叮当响,要老百姓满意,听到响声了,这才算达到服务的目的。她是这样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

    建国后,当时在交通部工作的妈妈响应国家机构精简的号召,37岁就提前退休。退休后,她到北京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工作,并克服了各种困难,创办了北京市第一个街道服务站。这一干就是23年,其中有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工作、生活中,她不是刻意地去为人民服务的,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到了冬天,她看到院子里的长椅上全是雪,就赶快回家拿把扫帚,把它们扫干净。夏天院子里的树枯了,需要浇水了,就自个儿回家提水来浇。院子里的人看她年纪这么大了还去提水,也就都跟着去提水,把树浇了。这种事情她从来不会去动员,去喊,去发号施令,就是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带动大家,坚守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她对我还有个影响,就是关于对“待遇”的认识。她认为,待遇就是责任和义务,你的官位越大,待遇越高,你的责任和义务也越多,而不是你待遇越高就享受越多。她说,共产党人就没有享受。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爸爸可以吃小灶,妈妈吃中灶,我吃大灶,弟弟妹妹则用保育费吃饭,谁也不吃谁的,这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到现在讲到待遇,我们也都认为这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享受?门也没有!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部队紧急转移。当时我还小,部队得配牲口让我乘坐。但如果把我的保育费改成战士待遇,我就得跟着部队徒步走,就没有资格骑驴了。那时候牲口是稀缺资源,为了减轻部队负担,妈妈就很忍心地让一个6岁的孩子加入了战士编制,跟着部队走了两千里,一直走出了延安。

    解放后,因为父母工作需要,家里装了一部电话。但如果家里的孩子们想摸一下电话,老太太都会跟你嚷嚷:“你没资格使啊,给我放下!”。前年,我去妈妈家照顾她的时候,每月都要交50块钱的电话费,因为那个电话当初是公家给安装的,如果你用来打电话聊天,老太太就会一直盯着你,让你记住这个电话是党给她用来工作的,跟你没关系,不能占了公家的便宜。

    我的妈妈说:“过去的时候,谁想到为了待遇会怎样,那时我们都争着牺牲、争着流血,谁会去争着享受?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谁是为了一块糖、一块饼出来闹革命的?没有!”她的这些言语和行为,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妈妈有时也会“利用”手里的待遇。我的弟弟妹妹去当兵,妈妈就利用关系走了一次“后门”,让他们去了西藏、甘肃定西等最贫困的地方。她认为这是应该的,她们老一辈走过的路,子女们有什么不能走的呢?所以没有孩子向家里叫过苦,即使叫苦也没有人会去管。我妹妹去西藏当兵的时候,妈妈还带病去给其他的家属做动员。

    妈妈盖的那床很旧很旧,里面的棉絮都露出来了。但是她高兴,觉得这就是她的快乐和幸福。吃饭时,菜稀饭是她的最爱,吃块烧排骨,对她来说就算过上了“开荤”的生活。白菜好吃,肉更好吃,但是白菜吃得更顺口,吃起来心里更踏实,这就是她的苦乐观。妈妈常常感慨地说,“现在这些吃的和衣服要是放在长征时,能救多少人啊!” 她还讲:“我们都是幸存者,都是在替牺牲的战友为国家和人民尽着心力,生活待遇上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让人民满意就行。其他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足为重。”她这么说,几十年来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我感到妈妈身上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千万不要把老红军、老革命们的精神和现在的时代割裂开来,认为他们的东西过去了、过时了。如今要实现“中国梦”,更需要这种精神。它不需要你去吃草根、树皮,但它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要真正地为人民办事儿,维护党的尊严,诠释好“忠诚”这两个字,做到问心无愧。

    长征精神是传家宝 一时一刻都不能忘记和丢掉

    说到近些年大家都关注的贪污腐败问题,妈妈曾痛心疾首地说:“这怎么对的起那些打江山、流鲜血的革命先烈?”之所以感触这么深,是因为她一路走来,看到了太多的人牺牲在这条奋斗的路上。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有2000多女红军,到陕北时只剩下不足300人。大多数牺牲了的战友,在长征路上都没有留下姓名。我妈妈的愿望就是希望严格治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儿,办实事儿,将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一家都是党员,都是我妈妈谈的话,积极要求他们进步。我的孩子也在医院工作,过年过节随时听叫,多少次夜里被医院的电话叫走,从来没有急过。孩子讲:“你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肯定有急事儿才叫,有啥可急的?”加班的待遇从来没争过,孩子觉得那都是应该做的。我妈妈看到这些,非常高兴和欣慰。

    我从80年代开始做义工,寻找、整理长征时期红军的革命文物和资料,并捐献给一些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我还发表了一些回忆长征的文章,通过文字和老照片来传承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红军的长征虽然已经远离我们快80年了,但是并未走远。长征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距离感。因此,这种革命精神不止要靠我们这一辈来传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国家对青少年教育,来一代一代地延续。要用老红军的精神来唤起青少年们对理想的追求,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这种教育永远不能划上句号,否则长征精神的传承就会越说越远,变成空喊口号。

    十几亿人要实现我们国家的强国梦、民族梦, 必须要有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由无数的人民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是响当当的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这是老一辈留给子孙们最珍贵的传家宝,一时一刻都不能忘记和丢掉。

    这,就是我们的红军妈妈们,用她们真诚的、滚烫的心,对传承这些革命精神的诠释和期待。同时,也是我们这些而今已7、80岁的红军儿女们,共同的真挚心愿。

    (此稿为光明网与中红网共同采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永远的怀念——追思张爱萍老将军
·下一篇:特稿:小英雄边强精神在我心中
·特稿:赞《东方红》联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