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自尊 自立 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我妈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所以虽然我的妈妈走了,但是我还在继续着,还在延续着她的精神,这已经融入到我生活中的每一个思想行为当中。她对我的影响满眼都是,每一件事儿都是。
我工作多少年过后,都没有买过新衣服。因为我个子比较小,一直都是拿弟弟妹妹穿过的衣服改了改又穿,这种观念和行为是自然形成的,自己不会看不起自己,别人就更不会看不起你。我对自己要做的事儿都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要自信、自尊、自立,然后一直坚持下去,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我的女儿是70后,她受我妈妈和我的影响,也从来不乱花钱,什么都舍不掉买,没有一个追求贵、追求奢侈的概念。但是我们追求“美”。“美”是什么?我们认为“美”就是“得体”。这种观念不是经过某件事就能影响的,而是从我出生开始,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我的眼里不能有隔夜的事儿,每天“无事忙”。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人,她有个绰号叫“小钢炮”,就是因为她在各项生产劳动中吃苦耐劳、做事干脆利索,获得了大家的称赞。这就是妈妈对我的影响。她的实际行为成就了我们的“家风”,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会做各种劳动,弟弟甚至会手工做皮袄,上草鞋。
从我出生到6岁离开延安,是我印象里特别深刻的6年。当初生活的窑洞,至今我还能找到。我和大弟弟、二弟弟都是辗转陕北出来的,特别是二弟弟,是我妈妈从陕北一路背出来的。当初娃娃在背上尿了尿,都冻成一个冰棍了,她都顾不上管,只做眼前的事儿。虽然她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无私忘我,这就是一种境界。
在特别困难的时期,我妈妈有一次在粮店里不小心,一个月的工资都被小偷偷走了。但就是这样,她都没有忘记去帮助那些吃社会救济的人。她给人家粮啊、煤啊,家里蒸着馒头,锅儿刚揭开,她就敢把热馒头拿布一裹就跑了,给那些被救济的人送过去,而家里的小孩儿吃不吃得上都不顾。这些事情,孩子们从小都看在眼里,所以我们都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想法。那时家里有句教训说“吃独食,不得好”,任何好的东西都必须共享。这在家里就是一种习惯,任何生活行为,大家都是这样去做的。
所以我觉得,红军战士们的这种乐观、豁达、自尊、自立、互帮互助,就是一种精神,它就在我们身边。这种精神不需要喊口号、概念化,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具体去做;这种精神是要接地气的,要为广大老百姓所感触到,所接受。这样才会有感召力,才能影响社会,影响老百姓。
这种“长征精神”我们要好好诠释,因为它并不遥远。它不是只有英雄模范才有的精神,也不是非要我们牺牲,手里托着炸药包,跳到河里去救人才叫“长征精神”。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这样的精神,那就是一种快乐的传递,一种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人怎么对待生命,怎么对待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全在这种精神的传递当中。
现在我们社会正缺乏这种精神追求的引导。引导的方式不是要去感化谁,而是呼唤。只要有人呼唤,它就会出来,并且形成一股力量。
共产党人没有享受 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得叮当叮当响
我妈妈一辈子,最突出的就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从她参加红军到离世,都是这样一种精神在支撑她。她一生都在自觉自愿地坚守着党的宗旨,在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她讲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特别朴素的事情。虽然只有短短5个字,特别简单,但是做起来特别不容易。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有内容的,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把它做得叮当叮当响,要老百姓满意,听到响声了,这才算达到服务的目的。她是这样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
建国后,当时在交通部工作的妈妈响应国家机构精简的号召,37岁就提前退休。退休后,她到北京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工作,并克服了各种困难,创办了北京市第一个街道服务站。这一干就是23年,其中有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工作、生活中,她不是刻意地去为人民服务的,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到了冬天,她看到院子里的长椅上全是雪,就赶快回家拿把扫帚,把它们扫干净。夏天院子里的树枯了,需要浇水了,就自个儿回家提水来浇。院子里的人看她年纪这么大了还去提水,也就都跟着去提水,把树浇了。这种事情她从来不会去动员,去喊,去发号施令,就是靠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带动大家,坚守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她对我还有个影响,就是关于对“待遇”的认识。她认为,待遇就是责任和义务,你的官位越大,待遇越高,你的责任和义务也越多,而不是你待遇越高就享受越多。她说,共产党人就没有享受。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爸爸可以吃小灶,妈妈吃中灶,我吃大灶,弟弟妹妹则用保育费吃饭,谁也不吃谁的,这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到现在讲到待遇,我们也都认为这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享受?门也没有!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部队紧急转移。当时我还小,部队得配牲口让我乘坐。但如果把我的保育费改成战士待遇,我就得跟着部队徒步走,就没有资格骑驴了。那时候牲口是稀缺资源,为了减轻部队负担,妈妈就很忍心地让一个6岁的孩子加入了战士编制,跟着部队走了两千里,一直走出了延安。
解放后,因为父母工作需要,家里装了一部电话。但如果家里的孩子们想摸一下电话,老太太都会跟你嚷嚷:“你没资格使啊,给我放下!”。前年,我去妈妈家照顾她的时候,每月都要交50块钱的电话费,因为那个电话当初是公家给安装的,如果你用来打电话聊天,老太太就会一直盯着你,让你记住这个电话是党给她用来工作的,跟你没关系,不能占了公家的便宜。
我的妈妈说:“过去的时候,谁想到为了待遇会怎样,那时我们都争着牺牲、争着流血,谁会去争着享受?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谁是为了一块糖、一块饼出来闹革命的?没有!”她的这些言语和行为,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妈妈有时也会“利用”手里的待遇。我的弟弟妹妹去当兵,妈妈就利用关系走了一次“后门”,让他们去了西藏、甘肃定西等最贫困的地方。她认为这是应该的,她们老一辈走过的路,子女们有什么不能走的呢?所以没有孩子向家里叫过苦,即使叫苦也没有人会去管。我妹妹去西藏当兵的时候,妈妈还带病去给其他的家属做动员。
妈妈盖的那床很旧很旧,里面的棉絮都露出来了。但是她高兴,觉得这就是她的快乐和幸福。吃饭时,菜稀饭是她的最爱,吃块烧排骨,对她来说就算过上了“开荤”的生活。白菜好吃,肉更好吃,但是白菜吃得更顺口,吃起来心里更踏实,这就是她的苦乐观。妈妈常常感慨地说,“现在这些吃的和衣服要是放在长征时,能救多少人啊!” 她还讲:“我们都是幸存者,都是在替牺牲的战友为国家和人民尽着心力,生活待遇上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让人民满意就行。其他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足为重。”她这么说,几十年来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我感到妈妈身上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千万不要把老红军、老革命们的精神和现在的时代割裂开来,认为他们的东西过去了、过时了。如今要实现“中国梦”,更需要这种精神。它不需要你去吃草根、树皮,但它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要真正地为人民办事儿,维护党的尊严,诠释好“忠诚”这两个字,做到问心无愧。
长征精神是传家宝 一时一刻都不能忘记和丢掉
说到近些年大家都关注的贪污腐败问题,妈妈曾痛心疾首地说:“这怎么对的起那些打江山、流鲜血的革命先烈?”之所以感触这么深,是因为她一路走来,看到了太多的人牺牲在这条奋斗的路上。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时有2000多女红军,到陕北时只剩下不足300人。大多数牺牲了的战友,在长征路上都没有留下姓名。我妈妈的愿望就是希望严格治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儿,办实事儿,将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一家都是党员,都是我妈妈谈的话,积极要求他们进步。我的孩子也在医院工作,过年过节随时听叫,多少次夜里被医院的电话叫走,从来没有急过。孩子讲:“你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肯定有急事儿才叫,有啥可急的?”加班的待遇从来没争过,孩子觉得那都是应该做的。我妈妈看到这些,非常高兴和欣慰。
我从80年代开始做义工,寻找、整理长征时期红军的革命文物和资料,并捐献给一些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我还发表了一些回忆长征的文章,通过文字和老照片来传承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红军的长征虽然已经远离我们快80年了,但是并未走远。长征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距离感。因此,这种革命精神不止要靠我们这一辈来传承,更重要的是,要靠国家对青少年教育,来一代一代地延续。要用老红军的精神来唤起青少年们对理想的追求,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这种教育永远不能划上句号,否则长征精神的传承就会越说越远,变成空喊口号。
十几亿人要实现我们国家的强国梦、民族梦, 必须要有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由无数的人民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是响当当的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这是老一辈留给子孙们最珍贵的传家宝,一时一刻都不能忘记和丢掉。
这,就是我们的红军妈妈们,用她们真诚的、滚烫的心,对传承这些革命精神的诠释和期待。同时,也是我们这些而今已7、80岁的红军儿女们,共同的真挚心愿。
(此稿为光明网与中红网共同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