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驰骋江淮 浴血抗战 主要介绍了41年至43年新四军各师坚持和保卫、巩固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
首先介绍的是苦战苏中的一师 苏中地区东濒黄海、西抵运河、南临长江、北抵盐城,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一师担负着坚持苏中抗战,与苏南六师、苏北三师、淮南二师互相策应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和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
1941年10月至12月9日,在盐城东台三仓,粟裕率军民进行了七次保卫战,使得新四军在苏中站稳脚跟。照片上是三仓保卫战中牺牲的吴士寿烈士,多年后,战斗指挥者粟裕将军部分骨灰下葬三仓,陪伴着牺牲的战友们。(展柜中是粟裕将军曾经用过的物品:公文包、放大镜、钢笔)。
苏中的东面是浩瀚的黄海,一师组建后,日伪叫嚣要把这支部队赶到黄海去喂鱼,为了让我军在海上有一块可进可退的回旋余地、配合陆上的反"扫荡"斗争,1942年初,根据陶勇同志的建议,粟裕决定组建海防团,后扩编为海防纵队,陶勇兼任司令。陶勇智勇双全收编有民族意识的海匪头目孙二富,跟随新四军抗日后孙二富改名孙仲明(照片),后被任命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副参谋长兼二团团长等职。(实物 海防团军舰模型 军服)
1941年一师共作战340次。1942年,日伪军对苏中根据地四五百人的小“扫荡”平均每周1次,千人以上的较大“扫荡”平均每半个月1次,均被我军击退。1942年2月,刘少奇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1943年是苏中抗日斗争最尖锐、最艰苦的时期,反“清乡”是重点斗争内容。(场景“火烧竹篱笆”)篱笆封锁,是敌人在“清乡”中使出的主要法宝之一。“清乡”特工总头子张北生说:“篱笆打起来,新四军就钻不进来、逃不出去,只要封锁成功,‘清乡’就会成功。为此日伪从江南运了五百多万根竹子,在苏中构筑竹篱笆300多华里,建立梅花桩式的据点200多个,检问所150个,全线日军把守、伪军巡逻。这给我军民极大困扰。43年7月1日,作为向党的生日的献礼,在陶勇、姬鹏飞指挥下,苏中数万群众在主力部队掩护下开展破击战,一夜之间,300华里竹篱笆全部烧为灰烬,苏中反“清乡”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连日军也不得哀叹,新四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下,是不可战胜的。
新四军二师坚持在淮南 淮南地区位于华中腹地,东面扬州、西面合肥均是日军战略据点,南面是日伪统治中心南京,西北是伪安徽省会蚌埠。二师担负着坚持淮南抗战的任务。
1941年3月, 2师在淮南津浦路西进行反“扫荡”作战,击退日伪军7000余人的进攻,恢复了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缴获的山炮的照片)11月,津浦路西军民在定远地区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的大“扫荡”, 第5旅一度袭入淮阴城。可以说,二师从组建之初,日伪军每年都集中数千人对我进行“扫荡”,二师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和巩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使得43年1月转移到淮南的华中局和军部有了稳定的指挥之所。
随着部队的发展,第二师的兵工生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1944年9月,全部工作人员有369人,研制生产的枪榴弹射程一般为200-650米,37毫米平射炮射程达2000米,可打穿6毫米钢板,加强型手榴弹能打小型坦克和碉堡。军工部工务科科长吴运铎(照片)是第二师军工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他多次身负重伤仍顽强坚持进行枪、弹试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抗战胜利后,二师在师长罗炳辉的率领下北上山东。1946年6月21日,时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的罗炳辉在兰陵因病去世,年仅49岁。病重期间,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非常挂念,在信中殷切嘱托道:留的青山,是很要紧的。80年代电影《从奴隶到将军》曾经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剧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罗炳辉。
保卫苏北的是新四军第三师 苏北由盐阜和淮海区组成,位于陇海铁路以南、东濒黄海、西临运河,联系着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三师 担负着坚持盐阜、淮海两个地区抗战和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
苏北是华中局和军部所在地,是日伪军进攻的重点,他们在这犯下了血腥罪行,41年7月,日伪军出动两万多人第一次“扫荡”盐阜地区,鲁艺师生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发生遭遇,邱东平等30多人不幸牺牲。
1941年7月至1943年4月反“扫荡”期间,苏北有四仗影响最大:“杀伤敌人最大的”单家港之战,1943年3月19日,新四军3师8旅22团在阜宁单家港进行阻击战,在三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以伤亡23人的代价,消灭日军260余名、伪军80余名。为纪念在单家港战斗中牺牲的第22团副团长童世明烈士,当地政府将单家港命名为“世明港”。“最漂亮”的陈集之战1943年3月25日,新四军3师23团在阜宁陈集地区全歼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89人,缴获其全部武器装备。“最激烈”的八滩之战,1943年3月29日,新四军三师八旅24团,奉命攻打滨海八滩。此战歼灭日军山本中队长以下100多人和伪军一个大队。“最壮烈”的刘老庄之战。1943年3月18日,7旅19团4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全连82人,担任保卫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任务,至淮阴刘老庄,遭千余名日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朱德赞誉他们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战斗结束后,三师重新组建第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
刘老庄战斗同一天,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一行赴延安学习,在连云港外小沙东海面遭遇日寇袭击,彭雄、田守尧等16人壮烈牺牲。三师参谋长由洪学智继任。
巩固淮北的是新四军四师部队 淮北位于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新黄河以东,津浦铁路两侧,联系着华中和华北抗日根据地。四师肩负着坚持淮北抗战和向中原发展的任务。
1942年11月14日至12月17日,日伪军出动7000余人,兵分5路,在坦克、飞机、汽艇掩护下“扫荡”淮北,四师部队在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的指挥下英勇作战,历时33天,发动战斗37次 ,毙伤日伪军578人,俘日军272人。朱家岗战斗是33天反“扫荡”关键的一仗,四师26团在朱家岗与日寇展开血战,炸弹、子弹打完了,最后7、8个小时完全靠刺刀,刺刀断了,就把老百姓的锄头、铁叉拿起来和敌人拼,其中8连“小鬼班”十几个十多岁的小战士也参加了战斗。 这场战斗,26团7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日军伤亡280多。
四师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有淮北三件宝: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这三件宝不仅是四师队伍建设的特色,也成为四师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1943年,山子头反顽作战,大获全胜,全歼来犯之敌,生擒顽军指挥、国民党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战后我军以抗战大局为重,将其释放。1944年9月11日,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彭雪枫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 为群众 二十年奋斗 出生入死 功垂祖国,打日本 打汉奸 千百万同胞 自由平等 泽被长淮”。彭雪枫牺牲后,张爱萍继任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继续领导四师的革命征程。
转战鄂豫边区的是新四军第五师 主要活动在武汉外围,是鄂、豫、皖、湘、赣5省交界处,地形复杂、敌情复杂,四周都是敌占区,与兄弟部队长期隔绝,再加之1941年,边区遭遇干旱,五师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五师任务是独立坚持鄂豫皖边区抗日斗争。
1941年10月,五师发起侏儒山战役,生俘伪军900多人。这场战役,打开了武汉的西大门,保障了我军在江汉粮棉之区的物资供应,牵制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日军,对于新四军在敌后的迅速壮大,都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由于路途相距太远,电台联络常常中断;新四军军部缺乏鄂中地区有关地图,行军作战不便指挥,所以从42年7月以后,五师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师部移驻大悟山白果树湾(照片)。师部移驻大悟山后,日寇的铁蹄也随之踏来,42年12月,日军出动万余人对大悟进行“铁臂合围”的“扫荡”,五师激战后歼日伪军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4年10月,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第5师师部兼军区领导机关,下辖第13旅和8个军分区。1945年1月,坚守边区的五师与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5000人在大悟会师(照片),10月下旬,第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合编为中原军区,后进行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战。
鏖战苏南的是新四军第六师 主要活动在西起南京、芜湖,东至淞沪,北濒长江,南抵天目山麓的广大地区,战斗在日伪的心腹之地,六师担负着坚持苏南抗日游击战争,阻止国民党顽军破坏根据地的任务。
苏南是华中最富庶的地区,一直为日伪垂涎。再加上长江阻隔,六师不能像一二三四师那样密切相互策应,基本是独立作战,环境也是极为险恶的。日伪对苏南的“扫荡”连续不断,最后发展到对苏南逐次发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清乡”运动。(照片)苏南地区军民经历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摩擦”数百次战斗,1941年9月6日,苏南第五行政区(茅山)专员巫恒通同志(照片)在反“扫荡”中负伤被俘,铮铮铁骨,在狱中痛斥劝降的敌伪,拒医绝食,14日壮烈殉国。陈毅同志赞道:“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仅见”。41年11月28日,日伪军3000多人奔袭十六旅和苏南党政机关住地溧阳塘马村,16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血战,毙伤日伪军300多人,与270余指战员一起壮烈牺牲。
新四军六师在江南的抗战活动,深得江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这几位是正是万千支持新四军抗战的苏南老百姓代表,1943年句容县抗日民主政府通令嘉奖反“清乡”的有功人员:伟大的母亲朱云峰之母、朱礼德之茅山地区拥军模范小红妈王吉娣、澄西地区革命老寄娘邹兰英、丹阳延陵地区老交通员韦金法。
坚守皖中的是新四军第七师 皖中东起江浦、西到岳西、南至太平、旌德,北到合肥。七师主要任务是坚持皖南,发展皖中抗日游击战争。
这支部队基本上是皖南事变中突围战士组成,在新四军各部中人数最少,组建时只有2000多人,师部驻三水涧村。1943年3月,新四军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在巢无中心根据地周围,成立了三个地委,即沿江地委、皖南地委、含和地委。与此相适应,部队也进行统一整编,成立了沿江支队、皖南支队、含和支队、巢湖支队和师独立团。(地图)(照片组合)
七师有 “富七师”之说,卓有成效的财经工作是皖江根据地建设的一个特色,皖中平原是我国四大粮仓之一,物资丰富,经济基础比较好,七师以此为依托,成立皖江贸易管理总局,大力发展经贸活动。不仅解决部队所需,带动一方经济,还大力支援了军部和其他兄弟部队,成为新四军中最富的一支部队,新四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七师小弟弟,吃穿无忧虑,钱多粮食足,兵民抗战乐悠悠!
1943年春,日伪军集结6000兵力,对巢县无为中心区发动大规模“扫荡”,七师历时一周战斗,伤亡日军300多人,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浙东抗日根据地 1941年2月1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陈毅等,明确指出:“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
1941年5月起,浦东工委领导淞沪五支队进入浙东,1942年华中局、军部先后派谭启龙、何克希率一批干部到达浙东,开辟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8月,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统一整编了浙东部队,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
1942年10月到12月,浙东抗日武装粉碎日军上千人对三北地区的“扫荡”,并取得第一次反顽斗争的胜利。1943年4月,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的“清乡”。初步形成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43年底,浙东抗日游击武装正式对外宣称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8月25日,海防大队一中队68人,在大鱼山岛与在飞机、军舰掩护下进攻的日、伪军500多人血战7小时,毙伤敌100余人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6人突出重围外,40余名指战员壮烈殉国(照片)。
1944年9月,中共中央重申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12月底,新四军一师主力从苏中南下苏浙皖边。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叶飞(照片),统一领导苏南、浙东、浙西部队。浙东游击纵队编为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共1万余人。45年5月,金明、朱克靖分别担任浙西区委书记和浙西行署主任,开始了浙西根据地的建设。
抗战胜利后,浙东、浙西新四军和地方党政干部全部北撤。(北撤途中,45年10月15日夜,苏浙军区四纵队政委韦一平等近千人,从武进乘“中安”号轮船北渡长江,轮船意外沉没,800多指战员殉难。)
1941年到43年,新四军由9万多人发展到12万多人,毙伤日伪军6万余人,俘日伪军3万余人,保卫和巩固了8块抗日根据地,胜利的度过了抗战最为艰辛的岁月。1944年,部队开始局部反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前往一楼,进入第四部分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
第四部分 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 主要介绍了1944年到1947年新四军战略反攻、夺取胜利,以及胜利完成使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段历史。
1944年8月,毛泽东发出指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华中的新四军经历了多年的历练和洗礼,开始局部反攻。
1944年3月5日,位于淮安东南的车桥战役也正式打响,在粟裕、叶飞的指挥下,一师、三师协同作战,采用攻坚打援的作战办法,经一天两夜的战斗,共歼日军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伪军483人(生俘168人)。 这次战役,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新华社向全国进行了广播,赞扬新四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粟裕也作为抗战名将从此闻名遐迩。车桥战役,是1944年以前我军在一次战役中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日本东京大本营也承认,车桥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的开始。
陈家港位于盐城北部,是一个产盐重镇。日军从1939年就在这里建立据点,控制着陈家港的盐业资源。为了解放陈家港地区的盐民,消灭伪军,1944年5月,三师副师长张爱萍(照片)指挥打响陈家港战斗,日军分别从连云港、响水口等地出动飞机和汽船增援,均被新四军打援部队击退。这一仗,新四军俘虏伪军大队长以下425人,缴获大量枪械物资,仅食盐就有40万吨,张爱萍在《南乡子-解放陈家港 》词中描述:瓮中捉得鬼子兵,红旗风扬陈家港。威凛,食盐千堆分人民。
1945年4月,由洪学智任前敌总指挥的阜宁战役开始实施,阜宁是新四军在苏北战场从日伪手中夺回的第一座县城。阜宁战役作为苏北攻城的第一个攻坚战而被载入军史。(阜宁大捷照片)
伴随着众多的胜利,新四军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各位请看展柜中陈列的这辆自行车正是1943年我军在战场上缴获的, 龙头下方,白底红色的“满”字还是那么的刺眼。自行车被缴获之时,骑车的侵华日军落荒而逃。作为战利品,自行车分配给三师民运女干部李春华使用,从此,这辆自行车伴随着她一起度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岁月。1986年,已在北京的李春华得知新四军纪念馆建馆,就把伴随着自己数十年的“无声战友”送到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永久展出,谁也未曾想到,1988年的一次外宾接待中,中日合拍纪录片《话说长江》日方总编导、侵华老兵佐田雅人在参观过程中认出了这一辆车,并凭借记忆中的一组钢号印“120424”确认这辆车就是他当年所丢弃的。作为一件特殊的有着传奇经历的战利品,一段历史的见证,这辆自行车已成为新四军纪念馆的珍贵馆藏。
新四军在华中局部反攻的同时,充分利用时机,抓紧整风,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军训运动,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着积极充分的准备。整风运动是从42年6月到45年8月间展开的,增强了党性,较好的克服了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展柜中陈列出的是三师罗有荣同志的整风笔记。为了在物质上做好准备,华总地区广泛组织群众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同时部队也从44年冬开始,进行军事训练、干部培训以适应新局势的要求。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政府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8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限令日伪军缴械投降。(照片)8月14日,日本国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是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中日双方代表为何应钦、冈村宁次,为了这一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从31年九一八事变到此时,中国人民坚持抗战14年,14年中,仅人员伤亡就达三千五百万之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巨大的贡献。
因为蒋介石政府的阻挠,华中日伪军拒不向新四军缴械,为此,华中局和军部命令,在做好全面反攻的前提下,将局部反攻转为全面反攻。45年9月,苏中军区解放兴化县城(照片)。摄于我军军威,许多伪军纷纷投诚,45年3月,伪警卫三师师长钟健魂率3000人起义,8月,伪空军飞行员6人驾驶原汪精卫座机“建国”号飞往延安。
1945年9月,三师打响两淮战役,共歼灭伪军1.3万余人,解放了淮安、淮阴城。45年10月,盐城战役打响,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下,伪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赵云祥率部6000余人起义,盐城和平解放。
45年12月,华中地区仍有一座县城---高邮被日军控制,12月19日,新组建的华中野战军第7、8纵队等部,向盘踞在高邮、邵伯等地拒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 26日凌晨4时,日本军队投降,战斗胜利结束。被日军盘踞6年零2个月之久的高邮城终于解放!毙日军近200人,伪军200人,生俘日军大队长岩奇大佐以下890人和伪军3500人,缴获大量枪械。高邮战役日寇投降仪式举行地在高邮市公园礼堂。高邮战役是中国战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是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也是新四军在华中对日的唯一一次受降。
(枪炮模拟墙, 墙身被硝烟所浸染,上面有着许多斑驳的枪炮留下的痕迹,当我们靠近它,仍能听到那似乎离我们远去的枪声、炮声、军号声,它在警示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屈辱与抗争,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1945年10月,成立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委邓子恢。11月,华中野战军成立,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
1946年8月26日,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为政委。为执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临沂,并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6年6月,解放战争拉开序幕,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人在粟裕指挥下,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2万大军进攻,七战七捷,共歼国民党军5.3万余人。这时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也奠定了粟裕优秀军事指挥家的历史地位。1946年12月15日至19日宿北战役歼敌2.1万人,创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最高纪录。1947年1月,陈毅等领导指挥了鲁南战役,共歼敌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五万余人。缴获坦克24辆、各种火炮200余门、汽车474辆,开创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一次歼灭国民党军2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的纪录,挫败了国民党军进攻临沂的计划,为组建自己的特种兵部队奠定了基础。
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至此结束。新四军部队5师编入中原军区,3师进军东北,其余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2、4、6、7、11、12纵队和特种兵纵队。
(图表)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歼国民党顽固派军14万余人。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地图)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