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支前情况。为了帮助红军做好每次战前物资准备,解决战时必需品,宁都人民节衣缩食,把大批的钱粮谷物捐献给红军。在1929年2月,红四军进军宁都时,宁都县城便筹措了5500元银元、草鞋、袜子各7000双,白布300匹和一批粮食送给红军。在一至三次反“围剿”时,宁都人民供给了大量的军需粮袜,有的送猪、送鸡、送蛋,有的送米送柴,妇女们则不分昼夜赶织草、布鞋支援前线。妇女们还组成了救护队、慰劳队,洗衣队去慰劳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期间,光粮食就消耗七、八百万斤,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宁都人民从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资供应上筹集了大量的粮食、铺板、碗筷、水桶、禾草等物资,仅吴村区肖田乡就囤积3000多斤大米,全力保障集结在境内的四、五万红军官兵军需供给需要。1932年6月和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行两期革命战争公债,一期经济建设公债。在发行的两期革命战争公债中(1932年6月第一期公债发行任务60万元,1932年10月第二期公债发行任务120万元),第一期分配给宁都的任务是11.1万元,占发行总任务的17.2%,结果全部完成了任务,第二期人均完成0.5元。1933年7月中央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多万元,博生县在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提出推销数量40万元,占发行总额的7.5%,同在这次会上,博生县提出筹款竞赛数20万元,结果推销任务和竞赛任务超额完成,总计完成了60多万元,占经济建设公债数的20%。在捐献粮食方面,宁都县(含博生、洛口、长胜三县)共20.29万担计10146吨(其中捐献稻谷13.8万担,节省谷6.38万担;节省米6.72万多斤,折谷0.112万担),占赣南苏区捐献稻谷的1/4。在收集军用材料运动中,虽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从《红色中华》报道的数字来看,宁都就收集到子弹7.36万发,子弹壳1700余斤,旧铜5826斤,锡5266斤,白硝2810斤,成绩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是参战情况。在土地革命时期,尤其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中,宁都地方革命武装力量如游击队、赤卫队整批整批地开往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第一次反“围剿”东韶战斗中,东韶源头村赤卫队和附近群众在牛角湾成功牵制了敌谭道源两个团的兵力,为红军歼灭两团敌军创造有利条件。第二次反“围剿”期间,宁都是红军作战指挥中心。1931年5月23日,宁都游击队在南团配合红三军团、红十二军围歼敌二十七师第八十一旅。第三次反“围剿”黄陂战斗前,小布模范赤少队12人在宁都与永丰交界的天子地巧妙地阻击了国民党军3个旅约3000余人的进犯,击毙敌连、排长各一名,敌士兵40多人。8月11日,黄陂战斗当日,蔡江游击队300余人仅用5支步枪在麻陂坳击退了国民党赵观涛师向黄陂毛炳文增援部队一个师的兵力。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宁都5个模范少队开赴前线作战。在东黄陂和草台冈两次战役中,宁都游击队展开钳制,引诱、伏击战,将敌军引入红军主力伏击圈。在反“围剿”战争期间,宁都苏区人民群众密切配合红军作战,一队一队的担架队、运输队开赴前线,夜以继日地为红军运送粮食物质、武器弹药,抬送伤员,作向导,挖战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在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有7000多人参加担架队,有21000人次参加了运输队。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东韶、肖田、吴村等区乡成千上万的赤卫队员、运输队员开展大规模的支前运动,奔波于前线与后方之间。据统计,自1930年至1934年,宁都县参军、参战、支前人数达到10万人,宁都人民在人力上为中国革命作了巨大的贡献。
四是稳定的驻地。为红军总部和主力红军提供了安全、稳定的驻地,1930年冬,红一方面军求心退却,实行“诱敌深入”。红军总部和主力红军撤退到地处赣西南根据地中心腹地黄陂、小布地区驻扎,从1930年11月底至1931年4月下旬,持续近5个月之久。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红军主力两次隐蔽集结在宁都北部地区。红军总部机关和红军主力多次集中转战和集结在宁都,是因为宁都具有“优良的人民条件”和地理条件。宁都人民真诚地拥护党、拥护苏维埃政府,拥护红军,支援土地革命。历史已经证明,红军部队在宁都驻可驻得稳,散可散得开,出击则可以一举制胜。在宁都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形成的优良的人民条件,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同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72年12月12日,邓小平回到阔别38年的宁都黄陂等地视察,曾深情地说:“这是个好地方,是反‘围剿’中心,很重要,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牺牲了很多人!” ⑥ 由此看来,宁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牺牲如此巨大,表明了宁都苏区完全融入到了中央苏区的各项斗争中去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一个侧面再次佐证了宁都苏区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把宁都定位为中央苏区摇篮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注释:
①②《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团、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1929年3月20日,见《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66—67页。 ③《中共苏区中央局通告第一号——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的成立及其任务》,1931年1月15日,据《石叟资料》影印件 ④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第6册,第431—43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⑤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第237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⑥廖昌义.邓小平的赣南黄陂之行[J].党史文苑,2009,(4). 参考文献: [1]中共宁都县委党史办.宁都人民革命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8月版。 [2]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赣南苏区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3]刘晓农.中央苏区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4]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人民革命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党史集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6]庄春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5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