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原第一书记、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廖志高同志诞辰100周年。
作为四川人,廖志高同志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从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又把远大的抱负倾注在康巴地区和巴山蜀水之间,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和发展事业,为四川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对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不断开创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转战川陕 投身解放事业
廖志高同志生于1913年5月,四川冕宁人,1930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踊跃参加进步活动,成为学生组织领导骨干。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支部负责人。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西昌地区,他主动回到家乡,宣传党的主张,组织群众迎接红军到来,受到红军总政治部的肯定。中央红军到达冕宁县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中央粮委、长征先遣工作团干事,中央直属警卫营地方工作组组长、党总支委员等职。长征结束抵达陕北后,他历任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央少数民族工委秘书长,中央党校班主任、党总支书记。
1937年冬,中央决定成立四川省工委,廖志高同志被中央派回四川,先后任四川工委副书记、川东特委书记,在四川从事地下工作达七年之久。这期间,他利用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清理党的关系,重建党的组织,大力发展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在南方局和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为恢复和发展四川地下党组织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根据地下工作的实践,总结整理白区斗争工作的经验教训,及时向中央报告。
1944年秋,廖志高同志被调回延安,到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任党校临时支部副书记,负责对1942年延安“整风抢救运动”中四川地下党一些被错误审查的同志进行甄别,使他们的问题及时得到澄清和纠正。1945年4月,他在延安出席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任大后方代表团四川分团团长。1945年8月,他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先后任干部处副处长、代理处长,为落实中央决定,发展和扩大各革命根据地特别是东北革命根据地,迅速打开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党中央和各直属机关主动撤离,他被确定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历时一年,为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安全,保证党中央顺利指挥陕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扬。
主政川康 探索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经毛主席提名,中央确定廖志高到西康任区党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1950年2月,他和刘忠率领六十二军进军西康。入康后,他首先抓住社会安定这一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击溃和歼灭了胡宗南盘踞在康定、西昌的两股残余势力,完成西康全境解放,又立即建立人民武装自卫队,深入开展“剿匪肃特”,先后歼敌4.7万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在西康负隅挣扎和本省反动势力企图依靠胡宗南残部搞复辟的幻想。在省内汉区的民主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清匪反霸、土改镇反斗争和恢复经济等工作,很快就出现了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改善的局面。
廖志高同志根据中央、西南局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在团结上层、支援进军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武装等方面,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军管会和新建的人民政权中安排藏、彝上层人物,同时多次组织民族上层人物到内地参观,增强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十八军进军西藏途经西康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抢修公路、运送物资等支援任务,为西藏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他和其他同志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努力下,1950年11月,西康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这不仅开创了西康藏区工作的新局面,而且为民族区域自治摸索了经验,尤其是对西藏的和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根据藏彝地区实际和民族工作的特点,于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藏民团和彝民团,充分发挥其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和干部学校的作用,中央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
川康合省以后,廖志高同志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三、第一书记。他在领导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探索总结,为党的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开始,四川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连续三年陷于十分困难境地。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他以对党对人民负责、有错必纠的精神,为调整四川农村政策、恢复农业生产做了大量工作。1965年2月,廖志高同志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他忠实履行领导职责,根据四川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廖志高同志1967年初被“打倒”,连遭批斗后押往北京进行长期“监护”,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是,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和高尚情操。
临危治闽 开启改革新局
1974年11月,中央任命廖志高同志为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政委。他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顿”方针,大胆启用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一大批老同志,狠抓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全国展开,他再度受到折磨和摧残。粉碎“四人帮”后,他不顾身体虚弱,开展全面整顿,使福建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认真贯彻执行“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决定,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骥伏枥 总结历史经验
1982年2月,廖志高同志因病调回北京,任中组部顾问,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病退后,他仍然十分关注并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党的建设事业,怀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到底的精神,利用一切可行的机会深入开展广泛调查,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向中央反映情况。他还在多次回四川治疗休养期间,克服年老体弱病残的困难,广泛查阅、收集资料,找一些老同志探索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他有时躺在病床上口述,由秘书记录;有时自己翻阅资料,记下要点;有时坐在轮椅上同来探望的老同志交谈。日积月累,他对一些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也表明了他对四川人民极其深厚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