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周恩来的家庭餐桌(组图)
2013-05-21 09:00:06
作者:周秉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周秉宜与安振常师傅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菜单-扫描件(中红网红色图库)

菜单-扫描件(中红网红色图库)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和姐姐秉德、弟弟秉华、秉和去一家淮扬菜馆用餐时,餐馆的老板专门向我们请教了一个问题。他说:“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是江苏人,他生前最喜欢吃淮扬菜。你们能否介绍几道他最喜欢吃的菜品,我想把它们做为我们餐馆的保留节目介绍给大家。”看到这位老板如此认真和有心,我们便尽自己所能想起的几道伯父吃过的菜品向他做了介绍。

    然而我知道,做为周恩来的亲属,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和伯父伯母一起用餐,但毕竟不敢说了解的很全面和准确,更何况伯父因为工作需要,他的起居、饮食规律与常人不同。真正全面了解他的用餐情况的,只有西花厅的两位厨师桂焕云和安振常。如今,老师傅桂焕云已去世多年,安振常师傅也已年近八十。为了能将伯父的饮食习惯这一宝贵资料留下来,我于5月21日专门前往西四粉子胡同采访了安振常师傅。

    安师傅是山东泰安人,他是1970年由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调入西花厅工作的。1992年伯母邓颖超去世后,他又调回人民大会堂,直到1994年退休。

    周秉宜:安师傅,1971年5月我从河北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回北京探亲时,到西花厅看望了伯伯和七妈。记得那是第一次见到您,您是哪年去的西花厅呢?

    安振常:我是1969年秋天进西花厅为总理和大姐服务的。在这之前,给两位老人做饭的一直是桂焕云师傅,桂师傅是江苏淮阴人,1949年刚一建国他就进西花厅了。我去了以后,给总理做饭的主要也是他,我更多是负责你七妈的伙食。另外,像取菜、打扫卫生什么的,做点杂事。

    我刚去的时候,对总理和你七妈的一些生活习惯,他们各自喜欢吃的东西都不熟悉。后来,通过跟着桂师傅学习,自己也慢慢地摸索、了解,逐渐地也就熟悉了他们的口味。

    周秉宜:来到西花厅后您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安振常:一个是总理工作实在太忙了,另一个是他吃饭始终没有规律。那个时候,毛主席习惯通宵工作,总理也跟着通宵整宿地工作。他起床晚,起床后吃早饭就常常和你七妈的午饭赶到一块儿去了。

    周秉宜:我听张大夫(张佐良)说:1970年代,他在西花厅工作时,看到伯伯的早餐经常是麦片、黄油面包和煎鸡蛋。有一天他忍不住就问伯伯,说总理你的早餐怎么总是这一个样儿?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伯伯说:在黄埔军校时,每天和蒋介石在一起吃早餐就这样了。

    安振常:总理的早餐总的来说,是一杯豆浆,或者牛奶麦片。主食是黄油面包,把面包片放在电炉子上烤一下,把黄油抹上去后再烤一下,让黄油渗进面包里,面包就酥了。另外,有时煎片火腿,有时煎个鸡蛋,调换着吃。不过,也不全是牛奶面包煎蛋这些,有时我们也给他做萝卜糕,南荠糕,江米藕等南方的点心。

    周秉宜:你刚才说伯伯的早饭常常是在中午,那他的午饭就应该是在晚上吃了?

    安振常:其实总理的午饭始终没有规律,要是他能在晚上6:00左右吃上饭,能和你七妈的晚饭赶到一块儿,就很好了。更多的时候,他出去开会,要到晚上8、9点钟回来,才能吃上饭。总理吃饭特别快,吃完了还得接着去办事,所以我们一般都要事先把饭蒸好,菜洗干净。

    随时他回来要吃饭,随时就能做好了。有时他在外面开会就在外面吃饭了,即使在外面吃饭,家里多少也得准备准备,因为他有时突然有事回来了,你不准备的话,现吃现弄来不及呵。

    总理的午饭基本上主食是米饭,菜是两个:一荤一素,还有一个汤。米饭除了大米,还经常掺上小米,或者高粱米,或者红豆,这些都调换着吃。他们老红军都喜欢吃点粗粮,他们都有这么一个传统。

    周秉宜:你刚才说伯伯有时出去开会,要到晚上八、九点钟回来才能吃上饭。我倒想起来了,我上高中最后一年的时候,姐姐结婚走了,我就搬出了中海边的工字楼,回到西花厅。住在后排厨房边的一间小平房里,和老桂叔叔做了一年的邻居。那时我一般周末才回家。记得有几次天已经很晚了,我都要睡了,走廊里忽然传来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然后听见张树迎叔叔或小高他们在敲隔壁老桂叔叔的门。然后听到他们在说话,紧接着又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然后才寂静下来。我知道老桂叔叔给伯伯做饭去了。我以为这是伯伯偶尔出去开会没赶上吃饭呢,原来这就是他的午饭。那他的晚饭又要到几点才吃呢?

    安振常:晚饭更没有规律了,有时是夜里11点、12点,要是出去开会,经常在夜里一、两点,甚至两、三点回家都还没有吃饭呢。我刚去那一阵,都是桂师傅起来给他做饭。过了一、两年,我跟桂师傅说:我起来吧。桂师傅岁数大了,我就把这活儿接过来了。

    总理的晚饭,一般是面食:面条、馄饨,或给他准备几个小包子。总理吃肉包子,你七妈喜欢吃素包子,他们都不怎么吃豆包。有时也给他们做棒子面贴饼子和炖一条鱼,这是天津的吃法。另外,总理喜欢吃北海仿膳做的肉末烧饼。后来我们就自己做,总理建议我们在肉末里加上点南荠,南荠发脆,没有南荠就加点冬笋,冬笋也是脆的。人家仿膳做肉末烧饼是不加南荠的,这是总理他自己愿意这么吃。有一次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外宾,他专门叫的仿膳来给外宾做肉末烧饼,仿膳来的师傅,带的原料,在大会堂现场制作。

    周秉宜:伯伯那么大岁数了,还在超负荷工作,再不能按时吃饭,你们也很着急吧?

    安振常:那当然,保证总理的健康是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任务。尽管当时的条件不能和现在比。我们还是尽量想办法让总理别饿着,比如每次他出门之前,我们都给他带点吃的,弄点花生米、核桃,事先烤好了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让老张(卫士长张树迎)和小高(卫士高振普)他们带着,需要时给他吃点。另外他在大会堂或者钓鱼台开会,赶上饭点儿了,会还没开完,他吃不上饭,老张他们就会嘱咐服务员,让他们去后面厨房说一下。厨房马上就给准备好,一般是煮玉米蔬菜粥,放点肉末,煮好后装在一个瓷缸子里,把缸子给他送过去,他端起来喝,人家以为他是在喝茶呢,这都是经常的事儿。

    另外,总理在家通宵办公,我们还要给他准备夜宵。比如蒸鸡蛋羹、炖莲子银耳,或者杏仁茶。事先准备好了,放在冰箱里。什么时候总理有点饿了,夜里值班的同志张树迎或者小高就会给他加加热,送过去。

    周秉宜:我记得50年代(1950年代)我上小学时,有一次厨房的老王叔叔拿着一个菜单到客厅来向七妈征求意见,他们说的什么我也听不懂,两个人好像还有点意见不一致。但是我就知道了伯伯的菜单是要由七妈来批准的。

    还有一次是,我已经上高中了。有一天早上我陪七妈在客厅里说话,卞大夫(卞志强)过来对七妈说:“这是总理今天的菜单,请大姐看一看。”七妈就和卞大夫到她的书房去谈了,是不是伯伯的菜单大夫也要过问?

    安振常:总理和大姐的菜单基本上一直由我们厨房来安排。我们事先将一个礼拜的菜单写在一张纸上,礼拜一早上给大姐送早点的时候,把纸条夹在放早点的托盘里一起带过去。大姐吃完早点,就看菜单,合适的话,就那样了,不合适的她就改一下。改好了,就按那个菜单给他们准备。

    如果遇上总理感冒了、不舒服了,就需要临时调整,改成每天早上根据他当天的身体状况安排当天的菜谱,给大姐送去过目。每天一安排,直到他病好为止。你说卞大夫找你七妈商谈总理的菜单,那一定是在总理生病的情况下,他来和你七妈商量如何调整菜谱,好配合治疗。你七妈不当你的面说这事,是不想让你知道总理生病了。

    周秉宜:小时候在西花厅,后厨房的主厨是老桂叔叔,老王叔叔当时是协助老桂叔叔做事的,比如去买菜、打扫卫生什么的,后来伯伯要精减西花厅的工作人员,他比较早就调走了。后来就有小林(林青)常来帮忙。不过那时七妈已经不让我们进后厨房了。

    安振常:1969年我没到西花厅之前,是南海服务处的姚师傅常过来帮忙。自从我来到西花厅,买菜的事就是我去了。我年轻,骑上车去北长街供应科,一会儿就买回来了。

    菜是一天一买,一般头一天就把要买的菜打电话告诉供应科,或者写个条子。每天去买菜时,把条子留在供应科。人家一看这个条子,头一天就给你准备好了。我们要的东西,供应处都会想办法去给你弄,总理这边人家还是挺重视的。

    总理和大姐他们的工资经常用来帮助亲友和生活困难的同志。他们自己用钱却很节省,我们也要帮他们计划着花钱,避免浪费。每次买菜,东西不能多拿,一样一点,猪肉或三两或半斤,够用就行。

    买菜是用现钱,从不赊账。头一天送去的菜单,第二天取菜时,人家已经把价格算出来了。

    周秉宜:前一阵有一个淮扬菜馆的老板说他很想知道周恩来平时爱吃什么菜。您能不能在这儿拣几个主要的介绍一下?

    安振常:其实你七伯和你七妈在家吃饭很简单。那个年代条件差,中央首长的伙食也没有什么高档的,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样。总理自己对吃从不说什么,都是你七妈在说。她总说:菜别做的太多,够吃就行。要是做多了吃不完,她就说:做这么多浪费。如果做的丸子或者鱼,他们吃不了,就吃一半,剩下一半下顿再吃。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总理在家经常吃的菜。

    肉食方面来说。第一、狮子头,这个一般都知道的。我们隔一阵时间给他安排一次,每次就做两个,小沙果那么大两个。肉馅里加上点南荠、香菇,还可以加点时令菜。比如冬天大白菜下来,把白菜心切碎了放在丸子里,等狮子头炖得差不多了,锅里再加点大白菜。总理喜欢这样吃。他一次吃一个或一个半,再炒一个素菜,做个汤,就是一顿饭。

    总理吃菜不讲究菜的颜色、样式,只要下饭就行。他爱吃米饭,清炖的狮子头他感觉不如红烧的好下饭。所以给他做狮子头,我们一般都放酱油,清炖的很少做,其它肉菜也以红烧为主。

    第二、梅干菜烧肉。这个,总理也很喜欢吃。梅干菜洗好以后上锅蒸,要蒸得烂一些,五花肉切块,把肉煮开,待肉出水出沫了,捞出来用油煸一下,然后加佐料和梅干菜放在一起炖,可以少放点糖和酱油,梅干菜炖得越烂越好。这个菜不好做,一次只有三两肉,量太少不容易炖出味儿来。而且,总理爱吃五花肉,五花肉烧出来还好吃点,可是你七妈不让放姜,她怕你伯伯上火,另外她感觉五花肉太肥,她不让买。但是瘦肉烧出来太干,你伯伯又不爱吃,这个菜不好做。

    这菜又不能连着吃,他们买菜都是用自己的钱,两个人才几百元,特供的菜也都不便宜,得给他们算计着花。

    周秉宜:狮子头是淮安名菜,梅干菜烧肉是绍兴名菜。

    安振常:第三、眉毛丸子。肉馅调好,捏成小丸子状,再把丸子滚出一个椭圆形来,就叫眉毛丸子。丸子用油炸过后放小砂锅里炖,海参切块和小丸子一起烧。

    第四、千张烧肉。千张就是豆腐皮,豆腐皮切成条,两层、三层的条叠在一起挽成一个扣,也叫百结,和肉一起烧。有时也放两个鸽子蛋,鸽子蛋软,又有营养,适合老年人吃。

    凡豆腐、豆制品,总理一般都爱吃,比如肉末烧豆腐、干丝汤。

    周秉宜: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桂叔叔做的红烧鱼,那个鱼汤用来拌米饭,好吃极了。

    安振常:总理是南方人,喜欢吃鱼。他特别喜欢南京六合的鲫鱼,鲫鱼大的有肉,小的没什么肉。我们去供应处,尽量给他买大的。一次就买一个。没有鲫鱼,青鱼、草鱼都可以。做鱼也是以红烧为主。总理吃鱼,一次光吃一面,另一面他让我们留下,放在冰箱里下顿再吃。他喜欢吃那个凉的,凉的有冻儿,下顿就不用再加热了。

    总理还喜欢长江的鲥鱼,长江的鲥鱼是季节性的,一般都在六、七月份有。外面的餐厅做鲥鱼多半做清蒸的。总理在家里吃是先把鱼腌一下,做时先红烧以后再烤。吃鲥鱼不能去鳞,其它的鱼鳞不能吃,鲥鱼却是要带鱼鳞吃。鲥鱼红烧以后鳞就不脆了,要放在烤箱里烤一下,那个鳞就又酥脆了。在家里总理和你七妈都这样吃。

    周秉宜:听您这样一说,倒让我想起大约十几年前,我一个本家姑姑曾经对我回忆过的一件事,说是当年我奶奶万氏刚进我们周家门的时候,周家要考考这个新媳妇,让她做一道菜。她就做了一道鲥鱼,是蒸是烧还是烤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她把鱼做好端上桌的时候,竟然是一条完整的还带着鳞的鱼。只见她用手捏着鱼身上的一根线头轻轻那么一提,这整条鱼的鳞片便一下子全部被提起来了。这件事从此在周家传为了佳话。

    我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听了这个故事一时尚不能理解:怎么鱼鳞还不用刮?还能用线穿起来?还能吃?最近看《北京晚报》上介绍一本书叫“斗宴”。书上说鲥鱼的鳞片储存脂肪,膏肥脂厚,极为鲜美,又介绍了如何将鲥鱼的鳞片串起来,才知这鲥鱼的鳞片原来真的可以吃,也可以全部用丝线穿起来呢。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伯伯已经9岁了,他应该是吃过这道菜的。

    安振常:总理爱吃鱼,但是有一条,他不吃鳝鱼。按说他是淮安人,可鳝鱼丝、鳝鱼段,他不爱吃,我在西花厅就没见他吃过。包括桂师傅,跟他这么多年,也没见他吃过鳝鱼。元鱼他也不吃。

    你七妈吃元鱼,也吃鳝鱼。什么黄鳝、白鳝、鳝丝、鳝鱼段她都爱吃。

    周秉宜:我记得小时候,在伯伯的餐桌上还吃过虾仁炒豌豆。白里透红的虾仁,碧绿色的豌豆,好吃又好看。

    安振常:总理在家不怎么吃红烧大虾,主要是炒虾仁,豌豆虾仁、莲子虾仁。豌豆和莲子都要用新鲜的才好吃。新鲜的莲子不好买,管理院子的老严后来弄了几个大盆养了一些莲蓬。需要时我们就去现摘下三、四个,剥好后可以吃一顿。

    周秉宜:我从小吃素,对肉菜记忆不深,素菜方面倒记得几个,有炒丝瓜、炒芥蓝,有雪菜豆瓣,印象最深的是炒苋菜。因为那个苋菜炒出来的菜汤竟是红色的,当时北京大街上还没有这种菜呢。

   安振常:丝瓜要用核桃仁炒。院子里种的核桃快熟了,用新鲜核桃剥出仁来,里面的薄皮也剥了,和丝瓜一起清炒。

    豆瓣就是嫩蚕豆,嫩蚕豆加点雪里蕻,炒的时候再放点肉末,总理喜欢吃,或者用鲜蘑炒嫩蚕豆。

    芥蓝就是芥菜,鲜蘑芥菜总理常吃。还有冬笋雪菜,开洋蒲菜,开洋就是海米。

    这些都是南方菜,北方原来没有,要去供应处买。

    另外像芹菜、扁豆、油菜、荷兰豆、紫菜苔、洋白菜,我们也常做。总的来说,青菜一般应该按季节吃,一是到了季节,菜的品种多,另外季节菜还是好吃。

    苦瓜、蒜苗总理吃得少,还有韭菜和生葱、生蒜他不吃。

    总理是江苏人,他吃饭总的口味是很清淡的,一般淮扬菜他都能吃得来。你七妈就不一样了,她喜欢吃新鲜的、有特色的东西,尤其是各种小菜,一样一样地她都爱吃。狗肉、羊肉她也爱吃,你七伯就不吃狗肉,也不吃羊肉。牛肉他能少吃一点,主要是吃罐焖牛肉,用小砂锅做。西式的牛扒,中式的牛肉丝、牛肉片他不太吃。他吃的就老是那几样,不如你七妈吃的样儿宽。他们的口味不大一样。

    总理喝汤口味也和你七妈不大一样。你七妈喜欢喝牛肉汤、元鱼汤,总理喜欢喝鲫鱼汤、萝卜丝汤。鲫鱼的中段一般都是红烧,剩下的头、尾就用来做汤。还有干丝汤。干丝汤是淮扬菜,其关键在汤上,外面大饭店里炖汤,要有鸡、鸭、骨头,还得是老母鸡,炖好以后再清汤,那个味就是有味。咱们在家里就买两小块排骨,或挑两片里脊肉就是了,在家里做汤很简单了。

    总理在家不吃鸡,你七妈不让他吃,怕他上火。要是总理感冒了,就连鱼虾都不让他吃了,说鸡上火、鱼生痰。其实总理出去在外面宴会上,还是喝鸡汤的。

    周秉宜:说到宴会,我们上学的时候,伯伯在西花厅的前客厅接见、宴请客人,我们没有碰到过。我碰上的只有一次,那是在我上初一时的寒假。有一天吃过晚饭,我妈让我去一趟西花厅,为什么事情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天特别冷,我刚进前院,就见高台阶上前客厅里灯火辉煌,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我心里就纳闷:是谁来了呵这么热闹?真少见呵!正好张树迎叔叔从后院出来,还没等我问,他就说:“咪咪,今天皇上来了,你伯伯正请他一家人吃饭呢。还有几个格格也来了。”我问他“格格是谁?”“嗨!就是公主啊!”我一听说有公主就兴奋了,我只在童话故事里见过公主,真的公主长什么样儿我还真想去看看呢,何况她们就近在咫尺。可想归想,我也知道我是没有资格进去打扰伯伯的工作的,还是老老实实地进后院等着他们吧。

    近些年看到王庆祥写的一本书《溥仪的后半生》,才知道那是1961年2月12日的事情“周总理设家宴请载涛、溥仪和弟弟妹妹去西花厅共进晚餐”,并且“再度商谈溥杰和嵯峨浩的家庭团聚问题”。原来溥杰自从1960年11月获特赦回到北京后,他的妻子嵯峨浩提出要求回国和他团聚,这件事溥仪一直不同意。伯伯把溥仪请来是为给他做思想工作的,并且“到底把溥仪说服了。”三个月后,浩夫人就来到北京和溥杰团聚了。

    安振常:我是在文革期间去的西花厅。那时总理的处境也不好,极少在家请客。有需要请的客人,就去人大会堂,主要是宴请外宾。

    1974年6月总理住305医院,桂师傅也跟着去了305。我留在西花厅了,因为你七妈留在家里,还得有人给她做饭。但是,桂师傅一个人在305那边也不行呀,人手不够,南海服务处又派了一个王菊臣来帮忙,不过去供应科买菜还是我的事。你七妈每天吃完早点去医院后,我就去拿菜,拿了菜先上305,把总理的那一份菜留下,再回西花厅。过了一段时间王师傅回去了,又把林青找来,林青对西花厅这边的事儿比较熟。后来桂师傅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我们照顾他,让他吃过早饭先回家休息。他家住在北长街,离305不远。总理这边的准备工作就由我和林青来做,到中午11:00桂师傅过来炒菜,我也已经熟悉了也可以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战功彪青史 将星耀天山——纪念王恩茂将军诞辰100周年(组图)
·下一篇:特稿:白洋淀文化苑看得过瘾、玩得痛快、休闲得舒坦(组图)
·特稿:孤独的入世者——画家周加华访谈录
·特稿:赞《东方红》联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