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栗战书(右一)、三原县原顾问崔德志(左一)等陪同齐心(中),瞻仰渭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摄影 程 翔)
2000年6月26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在三原宴友思宾馆题词。原咸阳市委副书记杨光明(左四)、延安市副书记杨鑫(左二)、咸阳市直机关工委书记习智万(右二)陪同。(摄影 程 翔)
齐老为县委、县政府题词“继承革命传统,建设美好三原”(右至左)时任三原县委书记、现任咸阳市政协副主席罗志勇,时任三原县县长、现任延安市副书记杨鑫,齐心,习桥桥,习远平 。(摄影 程 翔)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夫人齐心讲话。 (摄影 程 翔)
(后排)齐心(中)、习远平(左三)、习桥桥(右二)与三原县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摄影 程 翔)
在渭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前合影 (摄影 程 翔)
一
三原档案局局长蔺雪丽来电话,非常重视13年前老人家齐心一行来三原考察的图片。“要整个活动过程的照片,请程翔老师一定帮忙”。
和咸阳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李军朝谈起摄影时他感叹道:“摄影人最后的收获就是留下一大堆照片”。我早知道,影人和收藏家一样,藏品和图片都会越来越金贵。从书柜中取出尘封的2000年《三原报》合订本,2000年6月29日头版,刊发了《习仲勋早期革命活动旧址考察组来我县考察》的消息和我拍得的新闻摄影。
本报讯 (吴智忠、程 翔、赵 建) 6月26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的夫人齐心携儿子习远平、女儿习桥桥、女婿邓家贵及妹妹齐玲和《习仲勋文选》、《习仲勋传》编写组的负责同志,在陕西省委常委栗战书、咸阳市委副书记杨光明及三原县领导罗志勇、杨鑫、巨志忠、张彦杰、王福选、王鹏坤、习智万、县原顾问崔德志、陵前镇党委书记倪烈等的陪同下,考察习老早期革命活动和求学时的遗址。
习老是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老一辈的革命家。曾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三师范中学、陕西省立第三中学,从事党团组织活动,后担任过政治指导员等职,三原是习老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考察组一行瞻仰了渭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向黄子文烈士陵墓敬献了花圈,瞻仰了原陕西省立第三中学遗址(县幼儿园),最后参观了县博物馆。
齐老还兴致勃勃地为县委、县政府题词“继承革命传统,建设美好三原”,称县幼儿园为“英才摇篮”,并代表习老向三原人民及曾一起战斗过的同志们问好,鼓励三原在西部大开发中争当先兵。
县委罗书记介绍了三原的情况,表示要把习老战斗过的地方发展好、建设好,并向习老捎去老区人民的问候,祝愿习老和齐老健康长寿。
报社的才女编辑赫滢,在2000年6月30日的《三原报·周末版》三版,编发了我的组照《耄耋老人情洒革命老区》。齐老不愧为是国家领导人习老的夫人,那年,从乡村风尘仆仆考察回来,在三原宴友思宾馆题词、讲话,慈祥又富有政治家的气派。
二
记得2000年6月26日那天,三原报社派出很强的阵容,从部队退伍的司机王健驾车,社长兼总编吴智忠坐镇,我当时担任编采部主任兼摄影记者,赵建是年轻靓丽的女记者,也是报社惟一学历最高的大本生。对记者来说,采访好比打仗,战场上的快节奏容不得想得太多,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才回过神儿来,习老夫人当时已是耄耋老人,冒雨从陕北来到三原县,真不容易。老人家不顾疲劳,情洒故里,令人钦佩。
我发现于右任和习仲勋有相同之处,根在故土,就学和社会活动却在三原。书法大师、民国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祖籍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斗口村,因定居在三原县,从小在三原县成长,又在三原县读书,参与社会活动,就把三原县当成老家,书法作品上落款:“三原于右任”。
习仲勋祖籍河南省邓县韦棠乡习营村,清光绪十三年,河南、陕西一带发生大饥荒,习仲勋的祖父被迫携带家人,先后辗转于陕西商南县、丹凤县和商县,翻越秦岭,在关中北部的富平县落脚。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富平县淡村乡中合村。小时候,就读于都村小学;1921年,进入由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胡景翼将军创办的立诚学校上学。1928年,在富平一高就读的习仲勋、宋杰生、李彦仓、宋若景、董益政、程建文等十余名同学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民国时期的三原县是关中重镇,陕西省许多部门和学府都设在三原县。渭北中学,后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设在三原县城东渠岸原学台公馆(现三原县幼儿园内)。习仲勋在此就学期间参加组织学潮运动,后来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33年2月,任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8月,习仲勋统一领导和指挥在三原、富平、耀县、宜君等地的红四团、耀县游击队和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等。1934年11月上旬,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十多年一晃过去了,现在想想,那时自己虽然年轻,却没做后悔的傻事。有人说我傻,从部队退伍回来,被安排到税务局工作,因为我从小爱写写画画,主动从税务局调到三原工人俱乐部画画去了;1993年,到工作条件艰苦的三原报社上班,自己掏钱买摄影设备采访编辑。那时一卷胶片只能拍36张,好在当过兵的我,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遇到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人物,会毫不吝啬的连拍。像用相机记录的“98抗洪”、李瑞环、温家宝、蒋正华、习仲勋的夫人齐心、“第一夫人”彭丽媛、杨振宁、连战等来三原视察,都成为载入史册的珍贵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