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存纪念墓碑
环县政府在八珠塬修建的革命纪念馆主题建筑完工
有一条河的名字叫环江,有一个县的名字叫环县,这是中国大西北甘肃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也是一个荒凉、贫瘠、干旱的地方。
环县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鄂尔多斯盆地腹中,大西北经济圈中枢,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主革命时期,环县广大人民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这里有革命者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沉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2013年初春,我专程不远千里来到了这个曾经流满红军烈士鲜血的红土地。
眼前的黄土沟蜿蜒向前看不到尽头,沟底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这条沟就是木钵沟。离开曲子经本钵,下一站是红军西征总指挥部。
沿木钵沟而行,走上30多公里,就是环县八珠乡。七八十年前,这里是通往陕北的捷径。刘志丹、习仲勋等人经常在这条路上奔波。如今,从华池县到环县城的班车还是经过八珠乡。
从木钵镇延伸上来的公路渐渐向塬上攀升,我驱车直奔八珠乡。尽管已是阳春三月,但是沿途的山沟、河床里还可见到一片片厚厚积冰。这些白皑皑的积冰,简直成了陇东大山深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翻过一道又一道尘土飞扬的山梁,我在当地老农的向导下,抵达了八珠乡八珠原村。这里的李凤存家是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所在地。从塬上斜坡走下去,我看到有三座窑院,其中最大、也最为宽敞的窑院就是李凤存家。走进院门,一块“红色家庭”的大匾格外引人注目。
2008年3月,环县县委命名李凤存家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家庭”。李凤存的孙子李志珍、李志玉为我讲述了当年的情形。
李凤存不识字,家境非常贫寒。1931年11月,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在八珠原一带闹革命时,李凤存就和刘志丹认识了。1934年冬,在刘志丹介绍下,李凤存认识了时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习仲勋。之后,李凤存家就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和红军接待站。
1936年5月18日,红军组建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向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展开西征。28日,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以陇东洪德城为中心的根据地构想,并且计划在6、7、8三个月中完成这一目标。这也是红军西征的主要任务。
“习仲勋给彭德怀推荐了李凤存。”李志珍说,看了李凤存家的地形,彭老总非常满意,决定将这里作为西征红军的指挥部。1936年6月9日,李凤存被选为八珠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兆祥为工委书记。
考察中,我还听到了这样一个精彩故事——
当初,李富春率领陕甘宁省的工作人员长途跋涉100多里,来到了李凤存家,一路上又累又饿。李凤存毫不犹豫将家里的两只羊宰了,做了一顿羊肉炖土豆,又做了黄米饭,这在那个年头可是不得了的美味。
此时,萧劲光是陕甘宁省的军事部长,这顿饭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建国后,萧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后来担任海军司令员。上世纪八十年代,萧劲光见到马兆祥时还说,那顿羊肉的美味忘不了啊!
站在李凤存家门口,对面山头上的石油钻塔一览无余。昔日贫瘠的黄土高原,如今成了聚宝盆。曾经养活了红军的小米、荞麦等杂粮,成为环县重点推广的优势特色产品。
李凤存家现在有三座窑院,三个院子依次排开,最里面的窑院最为隐蔽。李志玉说:“当年这里非常隐蔽,从1931年至1936年,刘志丹、彭德怀、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徐海东、陈赓、罗瑞卿、习仲勋、耿飈、马兆祥等30多位领导、将帅在这里生活过。”
如今,这窑院已被开辟为家庭红色纪念馆。中间一座窑院,用红砖简单砌面,玻璃窗子,这是十几年前李志珍住过的,现在已经不住人了。最大最气派的窑院,就是李志玉现在住的大院子,红砖砌面,看上去富丽堂皇。李志玉的儿子2007年投资5万多元,利用三间平房修建了家庭红色博物馆。
环县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红军长征三次途径环县,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战山城堡,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6年6月,习仲勋出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7月初,陕甘宁省委省政府迁驻环县河连湾,李富春、马锡五、蔡畅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7月17日,在曲子花旗组建成立了陕甘宁独立师;这里建立起了四个县级政权(环县、曲子县、定环县、固北县);三八五旅老五团二连在演武乡路家塬开展军民大生产长达三年。
在革命战争年代,环县广大人民为新中国建立做出巨大的贡献。这片热土到处流传着人民子弟兵英勇杀敌和广大人民拥军支前动人事迹。抗战时期,曲子农民诗人孙万福创作演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唱红了大江南北。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红色教育的传播地。现存环县境内有山城堡战役遗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遗迹、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庆环分区遗址、曲环工委旧址、红大三科遗址、烈士陵园、红色革命家庭李凤存家等红色革命遗址等。
作为战略大后方的环县人民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和火热的大生产运动中,英勇斗争,积极支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东老爷山红军长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领导人旧居,八珠彭德怀、左权、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习仲勋旧居,曲环工委习仲勋旧居、山城堡战役遗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木钵红大二校旧址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曾经历史的真实体现。
环县红军西征之旅线路考察,不仅让我认识了环县的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更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环县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对红色资源的重视、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红军前后三次途径环县,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遗迹、名人轶事和历史遗留文物,以及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科教文卫事业、剿匪锄奸、拥军支前等资料都未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逐渐流失,县内多处遗址遗迹没有及时得到重视和保护,开发利用尚未启动,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渐流失。
第二,宣传力度不够,手段单一。环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5.12汶川地震的灾区(直接损失1.8亿元)。由于财力有限,投入开发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态势,影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第三,红色资源开发整合不够。环县红色资源的开发大多局限于参观本身的初级开发,且遗址遗迹展示较为单一,缺少整体开发,产业化开发尚未启动,只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展示阶段。也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经济、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没能起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第四,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全。环县幅员面积9236平方公里,至今有些乡镇还没有通上油路。即使通上油路的乡镇,由于这里山大沟深,路途较远,路面窄,距离县城较远,来去也不方便,成为影响环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瓶颈。“山城堡战役纪念园”、“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等红色旅游纪念地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承载能力不高,服务质量较差。
从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人员数量少、素质偏低。环县当前从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良莠不一。
相关链接:环县无形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学。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丁玲《记左权同志谈山城堡战役》、聂荣臻《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斗》、毛泽东发给彭德怀、李富春、刘景范等人的十封电报《通过洪德城环县时须做战斗准备》、《曲子镇环县有敌》、《拟在铁边城以东地区消灭追敌》、《一军团主力应向环县急进》《中央军委主席团关于我军在预旺堡洪德城消灭敌及作战部署的的指示》、《胡宗南部的行动及我军的部署》、《趁胡宗南部署慌乱再灭其一个师》、《组成南北纵队打击敌军》、《关于剿匪的基本方针》、彭德怀《六月西征》、《彭德怀自述》、农民诗人孙万福《咱们劳动英雄来开会》、《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歌唱毛主席》、《二流子要转变》、《抗战有剧团》、《劳动英雄积草屯粮》等。
红色故事。刘巧儿婚姻纠纷案、平反苏发云兄弟杀人案、卜鞋匠狱中见青天、神勇平乱---妥善处理环县事变;献计训导野骡子、以智胜敌壮游记、不失良机谋统战、为新天地鼓与呼、适度宽松攻心计、因地制宜顾大局、时刻不忘抓党建、入乡随俗禁赌毒、关门打狗歼赵匪、喜酒桌前话统战;园巴巴----陈赓指挥夜袭战;口中流传下来: 白虎丈步枪打飞机等。
红色歌曲。《万丈高楼平地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解放区的天》
红色标语。“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雏形、“打倒地主”、“中国革命万岁”、“中国红军万岁”、“军民携手大生产,自力更生度难关”、“要人出人,要粮出粮”、“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董志原边不如曲子河湾”,“让下一代读书”等。一,良莠不齐。
通往八珠塬村的道路
八珠塬是陇东高原上的“粮仓”
环县河莲湾全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