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若不能静下心来细品上世纪初中国的那段蹉跎岁月带给中国人民的惨痛经历和一个个家庭悲剧,那么这样一句名言就有可能成为没有切肤之痛的口头禅。今年3月份,作为武昌区2013年第四期青干班中的一员赴红安学习,有几组数字一直令我震惊。1927年,红安全县65万人,竟有7万人参加革命军队,参军比例高达10%,可以想见,当时的红安除去老弱妇孺外,几乎每户均有人参军。而二十年的战争下来,该县竟有14万人死于战争,死亡率高达25%。尽管红安先后产生了近200位将军,成为中国的一大奇迹。可是,再大的奇迹也无法抚平那些失去父亲、丈夫、儿子、兄弟的家庭的悲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为深闺梦里人”。然而,如此残酷的环境却并没有打败、压倒朴诚勇毅的红安人,在他们的顽强抗争下,红安地区不仅发展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根据地,并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人力、经验支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红安之行,让我对两个问题产生了思考,一是国民党是怎样失去红安的?二是红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国民党是怎样失去红安的?
红安,原名黄安,是湖北的一个普通农业县。1927年,国民党的黄安政府是断然不会想到,一个驻扎有正规武装力量的县城,一夜间竟然被一群从未受过军事训练、仅有铁锹、锄头的饥民给攻破。国民党本是中国第一个以民主为理想的执政党,但是在夺取政权后的极短时间内,该党的党性就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特别是蒋介石执政期间,早已不把民生、民主放在心上,他所关心的是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独裁。尽管当时的国民党也提出过一些改善民生的口号,甚至早于共产党提出土地改革的办法,但对于丧失了理想信念的国民党党员而言,那都不过是糊弄群众的障眼法。读过《子夜》的人应该记得,曾家驹那样一个德行低劣的富家子弟只需缴纳一定的金额,便可以买到国民党的一个“党证”。这虽然只是一个文学作品的描写,但《子夜》其实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里面的许多故事、人物或许是虚构的,可反映的社会状态则是完全真实的。试想,连党员资格都可买卖,该党还有什么理想信念可言。
任何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党派,必定以一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柱,否则该党派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了。事实也说明,毫无理想信念可言的国民,在执政期间,已完全沦为一个与民争利的机构。执政党丧失理想信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腐败。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而这种制度建设的关键又在于该党是否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可惜的是,国民党的大多数人当时已全无理想信念。于是腐败问题慢慢变成国民党政府的癌症,反腐则亡党,不反腐则亡国。就在国民党政府还在为是否大力反腐而左右摇摆时,一些地区的人民已因不堪压榨,揭竿而起,爆发革命。执政党丧失理想信念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无能。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必定以一定的理想信念为基础,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推行也必定依赖于一定的理想信念。从个人来说,人无远大理想,必无坚定信心;人无坚定信心,必无斗争勇气。从系统来说,由于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系统内的每个部分都怀着自己的小算盘,各种力量互相牵制,甚至勾心斗角,无法形成合力,这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及军队的一大问题。个人缺乏斗争的勇气,系统没有整体的效能,国民党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因此,黄麻起义仅用一夜时间便取得全面胜利。
红安革命成功的原因
红安为什么会爆发革命?革命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最直观的解释可能是,这个地区贫穷,穷则思变。可这样的解释又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同期许多地方,人民的生活更为贫困(由于受资料限制,没能列出具体的数据,但此观点已通过有关专家的论证),却没有爆发如此大规模的革命行动。更为重要的是,红安自1927年黄麻起义后,该地区的革命形势便迅速发展,1930年就形成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931年就组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支柱武装力量——红四方面军,成为全国仅有的能对周边白区取攻势的根据地。之后,虽经国民党的多次重兵“围剿”,但革命斗争从未间断,为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当时其他更贫穷地区的革命斗争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仅说贫穷是红安地区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还有什么其他重要的原因呢?红安地区出现的一本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从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据了解,《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8月在中国第一次秘密出版,此版本目前在全国总数还不足10本,而红安便拥有其中的一本。同时,红安还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许多个第一:第一个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由此可见,红安是中国范围内共产主义思想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在这个地方活动着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这些早期的共产党员,又通过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群众。当年黄安县国民党党部在“清乡委员会”的布告中说:“十龄幼女,口喊自由。三尺之童,目无长上。黄安素称礼义之邦,一变而为禽兽之所。”足见其“赤化”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
我们不应忽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红安地区所有的大型革命行动,都可以看到,一批共产党人旗帜般的作用。
曹学楷,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起义胜利后,他立即组织成立了农民政府,还政于民,并代表县农民政府宣布了“实行土地革命,推翻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工农政权”的施政纲领,受到当时群众的热烈拥护。
潘忠汝,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为帮助战友突围,即使背部、腹部中弹,肠子冒出来仍坐镇指挥,向敌射击。牺牲时,年仅2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