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名联诗作很多,历朝历代都有留存,不胜枚举。诗圣杜甫一生坎坷颠沛,既无白居易的仕途轻松适意、生活富裕安闲,也无李白的仗剑豪行天下、游历名山大川的洒脱,总感觉他生活得太过沉重,好似家国的苦难都解析到他的坐卧起居中。这是个承载历史的诗人,在他的词句中少有快乐、豪放的气息,大多是抑郁、悲愤、苦楚,忧伤、感慨。生活的困顿始终伴随着他的一生。杜甫度过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二百四十多首。草堂记写了诗人一生中的重要篇章,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光彩夺目的圣地。“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真不知他名列诗圣而终身潦倒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乎。诗人精瘦孱弱的身形,手抚诗卷,跪坐船首,头部微仰,双眉紧蹙,满眼忧伤。仿佛正在发问苍天:百姓何时摆脱煎熬,战乱何日才能平息,国家何年得以中兴?今特选出中共名人所撰写的对联,堪称凤毛麟角,弥显珍贵矣,空闲之余仅供大家欣赏。
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是朱德总司令於一九五七年参观杜甫草堂后所撰。此联笔调简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上联指杜甫草堂长留於后世,受人瞻仰;下联指杜甫为诗圣,文章千秋,昭著万代,永受人們敬慕。表达了伟人对诗人杜甫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元帅於一九五九年参观杜甫草堂時,借诗言志,取杜甫的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为联,並作跋诗云:“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好一个斩字了得,显示陈毅借喻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的鲜明个性。
三、“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这是叶剑英元帅於一九六〇年所撰写。此联非常有气势,联风洒脱。意指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虽受统治集团排斥,却至死不悔,上联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赞李白作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来赞扬杜甫的旷世诗作,不畏权势、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叛臣逆贼,使其丑态毕露,无所遁形。下联则称许杜甫他那独有的满腔爱国热情,忠义正气,直冲霄汉,迫近斗牛,昭示於天地之间,沛然不能御也。此联作得非常有气势,现悬挂于草堂大廨。
四、“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这是张爱萍将军於一九六三年所撰写。此联取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的两句诗,顺手拈来,切情入题高度赞扬杜甫在国家危急艰难之际,敢於挺身而出至死不渝的节操,为社稷安危,国计民生,竭尽心力的爱国精神大名垂宇。诗人的行踪足迹、崇高人格、作品意蕴洋洋大观。
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代文学巨匠郭沫若於一九五三年撰写。杜甫常在其诗歌中,以疮痍喻战乱带给社会的灾禍,如:“乾坤含疮痍,忧虑何时毕”?“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诉”?这副楹联,虽然只有16个字,但确实体现了郭沫若的大手笔,高度概括了杜甫写诗的一生,对他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疮痍”、“波澜”,皆是杜甫写诗的惯用词。意味着杜甫因敢于大胆揭露社会弊病,因而能成为众多诗人中的圣者。正是因为他同情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笔下的作品如波澜之澎湃壮阔。郭沫若先生对杜甫历来是十分推崇的。1962年,在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的开幕式上,郭老还讲过:“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上联就是指杜甫用诗歌、反映当时安史之乱带来社会的不幸,不愧为诗坛圣哲。下联则赞扬杜甫同情人民的苦难,把忧国忧民的情怀,反映於诗篇中。那种“歌吟总带忧民泪;滇沛仍怀爱国心”的意境跃然纸上。郭沫若於一九六四年还撰写“花学红绸舞:径开錦里春”。 联文描述步入花径,两侧红墙夹道,有如花仙手持红绸,翩翩起舞;而下联则是描述进入草堂,豁然开朗,花红柳绿,美不胜收,“锦水春风公占却”正是眼前“锦里” 无限春光的缩影。郭老在联中用两个动词“学” 与“开”,不仅活化了景物,更給人们丰富的想像空间,言为心声,确是绝妙佳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