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领袖们在西柏坡的故事
2013-01-05 10:18:36
作者:河北省平山县岗南工商分局 王二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948年,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已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居住10个多月。在这里,他和他的战友们共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踏上了“赶考”之路。

    在西柏坡,伟人们与老区人民鱼水情深,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毛主席的故事

    ——行军路上救女孩

    1948年5月26日, 毛主席乘吉普车,从晋察冀中央局驻地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经灵寿县境,要到达西柏坡。

    当车沿着崎岖的山道,行驶到两界峰下的大山沟时,毛主席突然喊了声“停车!”司机立刻把车刹住了。其他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只见毛泽东从车上跳下来,向车后不远的拐弯处走去。原来,在路边的平缓处坐着一个妇人,总是用恐慌的目光巡视着队伍,似乎身旁还躺着个小孩。毛主席来到跟前,见孩子脸色泥黄,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好像死过去一样。妇女见从车上下来的人朝她走来,满是泪痕的脸上,显得有些恐惧。毛泽东走到跟前,他弯下腰来亲切地问:“老乡这是怎么啦?”那妇女见眼前这个五十多岁的人,既面善又和气,显然是被同情心感动,她一边哭一边说:“俺家这闺女病的快不行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主席问?“前几天俺背着她跑了二十多里找先生看了,说是病的非常重,没救了。今天,我是背着她到山那边的庙里烧香,求求菩萨保佑孩子。”孩子的母亲一边说,一边哭。

    “家里还有什么人”?“孩子她爹,去年秋后打石门(石家庄)参加了担架队,被国民党的炮弹炸死了。”毛泽东听后微微点了点头。出于对眼前这母女的同情,对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敬意。回身正想喊随行的朱大夫时,她已提着药箱来到了跟前,毛泽东着急地说:“快,快给这孩子看看!”朱大夫二话没说,敏捷地从药箱里取出听诊器,蹲下身来,给孩子仔细检查起来。接着又询问发病过程及症状。当孩子母亲说道,本村有两个同她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没治好,前两天已经死了。这时,朱大夫诊断后对主席说:“应该是流行性脑膜炎,死亡率很高”。“还有希望救吗?”主席问。朱大夫没有立即回答,她又用手翻开孩子的双眼看了看说:“希望倒还是有的,但必须打盘尼西林针”,“那就赶快抢救”,毛泽东现出迫不及待的样子。朱大夫锁了一下眉头,她是想:盘尼西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用。她显出为难的表情说:“可这药只有……”毛泽东一听就明白了,他毫不犹豫地说:“救人要紧,现在就是万不得已,请你马上给孩子注射!”。朱大夫为孩子打过针,又从自己的行军壶里倒了半茶缸水,慢慢给孩子灌进嘴里。这时,孩子的母亲收住了哭声,抬起头来,打量着她眼前这些陌生人。她毕竟是老革命根据地的人,她从这些人穿的衣服、鞋帽和言语行动,觉得他们好像过去见过的八路军。孩子打过针后,药力很快在她身上起了作用。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她的头微微动了一下,接着又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朱大夫见孩子苏醒过来,就俯下身子跟她说话。而孩子的母亲如大梦初醒,她听见孩子的声音后,先是怔了一下,她觉得好像是在做梦。然后又双膝跪地,向这个身材伟岸的人和救命先生一个劲的磕头。

    毛主席见小女孩渐渐清醒过来,便安排朱大夫和一警卫战士留下,送母女回家后,继续观察治疗。由于战争环境复杂,车队不能久留。于是告别这母女,又启车兼程。

    两界峰村,峰高山大,地处平山县的东北边缘,是平山、灵寿两县分界之峰。毛泽东第一脚踏上平山县的土地,就救人一命,是毛主席与平山之缘。更是伟人拯救千千万万穷苦人于危难的本质所系。这位处于万般无奈的母亲,在山上求神未显灵,但却巧遇了菩萨心肠的毛泽东。

    ——毛主席引导农民插稻秧

    西柏坡是一个靠山临水的小山村,滹沱河在村南留下大片沉积滩。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很适合种稻子。

    1948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天气异常闷热,毛主席在杨尚昆、叶子龙、阎常林的陪同下,到村外散步。

    快到东柏坡村时,老远就看见一位农民正弯着腰、赤着脚在稻田里薅草,毛主席看着稻田里不太茁壮的秧苗就和老农攀谈起水稻种植管理的话题。毛主席用浓浓的湖南话问道:“你们这里种稻子,为什么不插秧呢?”说着,做了一个插秧的动作。

    老农忙回答:“俺们这里都是直接往地里点种。”

    毛主席问:“一亩地能打多少斤?”

    老农回答:“好年景顶多打两石,平常年景打一石五六。”(旧时一石为300斤)。

    毛主席说:“这么好的地,打这么点稻子,产量太低了,这样种稻不好,我的家乡也种稻子,一亩地能产七八百斤。我们那里不是直接播种,而是先育好秧再往大田插秧,这样种出的稻子产量高,你不妨明年试一试。”

    1949年3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北京了,可他仍念念不忘西柏坡乡亲们种水稻的事情。1958年6月,毛泽东特意让中央办公厅给西柏坡村乡亲写信,让他们到水稻高产的涿县(今涿州市)去学习。当时的西柏坡村村长阎连章接到来信后,高兴地向乡亲们传阅。乡亲们争先恐后地传看着来信,觉得十年过去了,毛主席仍惦记着他们,心情十分激动。村民们都积极踊跃地报名,村里为了保证正常生产,最后决定选派阎连秀、王志远两人作为代表去参加了学习。

    阎连秀、王志远经过学习观摩,终于将先育秧再插秧的水稻种植方法带回了村里。这种种植方法使西柏坡村的水稻产量大大增加,很快周围的村子也纷纷效仿起来。平山县滹沱河两岸传承了几千年的种稻方式彻底得到改变。

    ——毛主席挥镰割麦子

    1948年夏天的一天,毛主席找到阎连章说:“村长啊,眼看麦子就要熟了,收小麦需要多长时间?”阎连章说:“往年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主席说:“这可不行,天不等人啊!今年要在半月内收完。”

    开镰的那天,毛主席头戴草帽,手持镰刀,带着机关同志和警卫战士到田间帮助乡亲们收麦子。快午时分,阎村长看天太热,怕把主席累病了,就对朱德说:“朱老总,你看天这么热,你去劝劝‘校长’,还是让他回去吧!”,那时为对外保密,称毛主席为“校长”。

    朱老总笑了笑:“我哪儿能说得动!”他又去找周恩来,周副主席说:“我看还是村长说最管用!”

    阎村长硬着头皮走到毛主席跟前说:“‘校长’,天这么热,你工作又忙,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个村长,就知道我热,乡亲们不热吗?麦收需要抢时间啊!” 。

    朱总司令的故事

    ——朱老总拉楼帮播种

    朱总司令闲不住,一来是工作需要往外跑,二来,他最爱打猎。人们经常见一位身穿粗布军装的老军人在山边、河边、田边打回一些山兔、野鸡、野鸭。朱老总非常平易近人,出门后经常和村民聊聊家长里短。

    1948年春天,家住滹沱河边的农民刘永久和儿子正在地里播种,朱德总司令散步到此,要帮他们拉耧。刘永久父子拦挡不住,朱总司令搭上绳套,迈开了结实有力的步子往前拉,拉到地头又折回继续拉,六十多岁的总司令一连拉了七八个来回。这使在场的乡亲们都格外感动。

    一次,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村子里的打麦场上堆满了新收的麦子,大家乱成一团,赶紧往屋子里抢运。刚好朱老总和警卫员路过,立即加入进来。等到全部收完了,他抹抹满脸的雨水,就走了。

    ——朱老总赔偿鸭子款

    1948年夏天,朱老总到沕沕水电站视察。当汽车行驶到离沕沕水只有三里地的时候,朱老总看到险溢河里有几只鸭子,以为是野鸭,便让汽车停了下来。从警卫员手中接过枪来,只听“嘭!嘭!”两声,两只鸭子朴楞楞几下,倒在水中不动了。

    老乡们听到枪声前来观看。那时人们并不知道车里坐的是朱老总,见两只鸭子死在河里,便一起上前把车围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是干啥的,为啥把人家的鸭子打死?”朱老总一听是老百姓家养的鸭子,赶忙从车里出来,拽了拽上前解释的警卫员,亲自向老乡道歉:“老乡,我以为是河里的野鸭呢,就开枪打了,实在对不起!”说着忙掏出200元钱(边区币):“请你把这钱收下,再买几只鸭子吧!”那后生一看这位大个子说话这么和气,马上改变了态度,不好意思地说:“山里人不会说话,你别见怪,可这鸭子不是俺家的,是俺村王兴德家的,大概他也快……”还没说完就听人们唧唧喳喳:“来了!来了!”。

    王兴德风风火火地赶来,挤进人群气势汹汹地大声嚷道:“是谁打死了我家的鸭子!”没等朱老总开口,那后生忙上前拉住了王兴德,便抢着说:“二叔,别说了,人家以为是野鸭子呢!这不,又赔了200元钱。”朱老总上前拉住王兴德的手说:“老乡,实在对不起!请把钱收下。”王兴德一看这个大个子态度和气,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赶忙说:“没啥,没啥,两只鸭子,值不了这么多钱。”

    朱老总视察完沕沕水水电站后,在返回的路上,又打问王兴德家住哪里,并再次登门道歉。

    后来,王兴德从沕沕水电站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那个大个子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总司令时,后悔地说:“唉!真是瞎了眼,朱老总为咱老百姓打天下,咱倒让人家赔鸭子,这是什么事?”这件事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却一直在西柏坡的老百姓口中广为传颂。

    刘少奇的故事

    ——刘副书记与民植树

    1947年9月,全国土地会议期间,许多干部骑马而来。开会时,把马拴在村旁树林里,人到村外山沟里去开会。由于人多马多,照顾不到,不少树被马啃了皮。第二年春天便发不出芽来。

    初春的西柏坡,万物复苏,树木转绿,到处绿意盎然。1948年春天,刘少奇到西柏坡附近调查土改情况时,发现沟边光秃秃的树木不发芽,默默思考后才想起,去年参加土改会议的军队代表,骑的马都拴在这里,被马啃了皮的树就很难再发芽。看到损害了群众利益,心里十分不安的刘少奇回到西柏坡大院,就让行政科同志去村里落实,逐户登记损害树木,要照价赔偿。要挨家挨户把赔偿款送到西柏坡乡亲家中。感动的乡亲们说什么也不要。行政科同志就用该钱买来树苗。刘少奇知道后非常高兴,他带领机关的工作人员和群众一起把树苗栽上。几年后,西柏坡河滩郁郁葱葱,妆点着西柏坡一片生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建屏忠骨在小觉
·下一篇:特稿:平山县王子村——华北人民政府驻地
·特稿:孤独的入世者——画家周加华访谈录
·特稿:赞《东方红》联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