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跨入强国之林,一步步践行‘中国梦’,是毛主席打下的基础,民国时军阀混战,国家哪有精力搞建设。是毛主席真正统一了大陆,仅凭这一点,他就很了不起”。时值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忘于多地办展的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这位在曾经的敌对阵营中教育成长起来的知名人士,他发自肺腑真挚的、中肯的话语,勾起了我们对毛泽东这位神奇伟人的深切缅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历史伟人灿若星辰,毛泽东注定是光照神洲、气贯寰球的一颗无比耀眼的星座。
通古博今、融贯中西,铸成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常说,一个社会,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熟知中国历史和发展实际,并清楚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人。
他强烈渴求了解中国历史,即使在紧张的战斗空隙和繁重的工作之余,也不忘酷读史藉。毛泽东读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各方面的内容均不偏废,很注意史书所载的理政之道、军事战例、经济政策、治乱规律等等。全面的、深入的、大量的阅读,不但让他掌握了中国历史的规律,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前途,而且还让他拥有了罕见的古典文学素养。他的诗词、书法独树一帜。他的思想总是能够古为今用,深入浅出,如在指导思想上,他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本本”;在组织路线中,他主张“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在宣传工作中,他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整风过程中,他呼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这些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他始终关注社会发展实际,每个时期,每到一地,都特别善于做调查研究,亲自动手撰写调查报告和考察材料,坚持想问题、做事情都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不但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还经常出去徒步游学,读"无字的书"。1912年夏天,他组织几位同学参加的游学长达一个多月时间,途经5个县,行程千余里,收获很大。据统计,从1927年上井冈山到离开中央苏区,他先后做了10多次社会调查。其中1930年写的《寻乌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有多少杂货店,是什么样的人在经营,经营的本钱和货物;全县和有代表性的家族,出过多少秀才、举人和进士,他们在对待革命态度上的区别等等,写得非常详细,长达8万字左右。正是通过大量的农村调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有了越来越实际的感受,对他指导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德国革命。”他一生中仅出过两次国,但他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比别人少。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他对朝鲜战争的指挥,创造了新的战争神话;他对三个世界的刬分,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中国历史特点的熟知,对社会发展实际的把握,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判断结合在一起,培养了毛泽东特有的超乎寻常的敏锐性和预见力。他教育全党:“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历史的发展表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毛泽东总是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关键时候能够力挽狂澜,稳控大局,科学引领发展的方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毛泽东表现得明确而且自信。早在1925年,他就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又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应该是中国梦最初的雏形,经过后来历任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时代特征的进一步完善,具体确定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成为了激励几代中国人民克难奋进、梦寐以求的宏伟蓝图。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与毛泽东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完全相反的历史虚无主义。他们不惜编造事实,歪曲党史国史,贬损革命前辈,消解主流意识,搞乱人们思想,进而诋毁、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让中国梦化为泡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定历史也就无法创造历史。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种思潮一旦泛滥,则贻害无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又着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这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非常及时的,这样才会无愧于历史,才能够续写辉煌。
当前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发展的方向依旧在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交汇融合的轨道上。任何不顾中国国情的照抄照搬,任何脱离世界潮流的封闭僵化,都必定碰得头破血流,并惨遭失败。
知行合一、无私为民,造就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实践,人民,在实践中驾驶矛盾运动,在人民中指引社会发展,是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鲜明特征,使得毛泽东成功地实现了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讲,就是创建了独立、统一、稳固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毛泽东看来,国家成立的基础、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民的觉醒与自觉。对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他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思路和工作方法。他将党群关系提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指出:“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毛泽东一生为之奋斗的人民共和国,短短六十余年的发展,虽然历经曲折,成绩却世界瞩目,由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凸显了我们的道路特色、制度优势和文化魅力。毛泽东多次提醒国人:“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可以预见,共和国的航船只要继续这样平稳地向前行驶,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奇迹,中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将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