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恢宏实践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3-12-25 13:29:51
作者:周红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摘要]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十六字诀、诱敌深入、慎重初战、运动战结合游击战、实行歼灭战等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全部作战原则的形成伟大实践,而产生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包括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军事思想、反“围剿”战争、形成、奠定基础、毛泽东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1。

    早年毛泽东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经验说:“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本文试就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作一论述。

    反“围剿”战争的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之发端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各路起义部队受挫,即果断以前委书记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文家市集结。9月1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翌年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一二团余部,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的前委会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寻求新的立足点。月底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10月3日,毛泽东率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开创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共领导革命斗争由城市向农村转变的开始,此后产生相适应的武装斗争战略战术。从井冈山时期国民党军的四次“进剿”、三次“会剿”到苏区时期国民党军的五次“围剿”,红军一直处于强大的国民党军包围之中。如何防御国民党军进攻,有效保存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是摆在处于弱势的红军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从井冈山斗争实践中较早地认识和把握了反“围剿”斗争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红军的行动,使红军保持主动并在不断战胜国民党军“围剿”中较快发展。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总结了初期作战经验,制定了朴素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是红军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亦是人民军队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包括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的作战行动在内。十六字诀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利用农村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灵活机动,以求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夺取游击战争的胜利。其作为人民军队战略战术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

    反“围剿”战争的诱敌深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战略方针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中共领导的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春夏,中共领导的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并称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

    1930年夏开始,红军在中央苏区得到较大发展,有3万余人的正规部队,建立军团和方面军,基本上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时期,主力红军的作战原则也适应当时的形势适时的由游击战转向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是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使红军的战略战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红一方面军运用毛泽东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粉碎国民党军一二三次“围剿”,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使红军作战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创造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是述:“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其主要内容有反“围剿”的准备、战略退却、战略反攻、反攻开始问题、集中兵力问题、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形成了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军事思想。

    1930年10月25日至30日,为决定红军的行动方向,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在罗坊园前村陈家闹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与江西行委的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据此方针,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赣江,诱敌深入。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由毛泽东朱德签署发出《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的命令》:“方面军以原任务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11月5日前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以红三军留在赣江西岸监视国民党军;率主力东渡赣江,向靠近苏区北端的新淦(今新干)至宜黄一线地区转移。国民党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将先到的7个师又1个旅编为3个纵队,向袁水两岸进攻,均因红军已转移而扑空。即向赣江东岸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群众武装迟滞、消耗国民党军,主力于12月中旬战略退却到宁都平田、砍柴冈、安福圩地区,隐蔽待机。国民党军进至吉安及南城等一线地区,再次扑空,遂转入就地“清剿”,为进攻苏区中心区做准备。这时蒋介石亲自确定各路国民党军以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分进合击。时国民党军总兵力增至11个师又2个旅,共10万余人。16日国民党军向苏区中心区大举进攻。28日5个师向宁都黄陂、小布、麻田地区红军发起总攻。其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率第十八师师部及2个旅冒进龙冈。30日红军趁其运动中,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歼,毙伤俘敌9000余人,俘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告捷。深入苏区的其他各路国民党军闻讯退缩。红军乘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在宁都东韶再歼第50师(师长谭道源)1个多旅。至此,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被粉碎。此役,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的第一个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大。

    由此可鉴,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时,红军宜采取的基本战略是诱敌深入。诱敌深入有利于主力红军保存军力,待机破敌;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苏区内各种力量支援和参加战争;有利于使国民党军分散兵力。削弱国民党军优势兵力;有利于发现国民党军弱点和造成其过失;有利于红军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直至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毛泽东总结经验时指出:“根本上危及军力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以便保存军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打击敌人。拼命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了的不利情况,还要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不但城和地俱失,军力也不能保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2。

    实施诱敌深入战略方针,先是做好反“围剿”战争准备,主要是军事上准备退却和为着准备退却的政治宣传动员、征集兵源、筹措给养,寻找有利作战的阵地、组织动员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群众,准备参加和支援反“围剿”作战。在国民党军“围剿”开始前或同时,红军主力应向苏区内退却,以诱敌深入,待机破敌。退却的终点,通常在根据地适宜区。同时,以一部主力协同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采取运动防御和广泛灵活的游击战袭扰、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以保障红军主力集结、隐蔽、休整适时转入反攻。反攻选择的目标,通常选择在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阵地,能有效地打击国民党军的要害及比较薄弱处,给其以沉重打击。反攻是打破“围剿”的决定性步骤,更要坚决打好。

    第一次反“围剿”后,毛泽东领导红军以3个月在广昌、宁都、永丰、乐安、南丰以至三都、七堡等广大游击区、白区,迅速发动数十万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待国民党军再次“围剿”时,又把主力部队迅速向中央区集结,动员各路地方武装,以及群众组织,向云集中央苏区边境的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游击战,掩护主力集结,再次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

    这就是说,实施诱敌深入战略方针,必须拥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即有回旋余地和广阔的战场。恰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记述的对预定战场的选择的六个条件:“(1)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2)有利作战的阵地;(3)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4)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5)使敌人疲劳沮丧;(6)使敌人发生过失”。这六个条件只有在根据地内才能发现并创造优势,发挥红军之优长,组织动员群众,打具有人民基础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必须拥有一支信念坚定、英勇顽强、敢于战斗、勇于牺牲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诱敌深入作战的主要特点是:诱敌深入不仅是一般的作战方法,而且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战争的战略决策。依靠人民战争,实行诱敌深入。在强敌进攻面前,主力部队伺机向心退却或机动转移,地方武装则全面主动出击,广泛开展游击战,陷敌于不利态势,为主力部队创造和捕捉战机,歼灭进攻之敌造成有利条件。诱敌深入作战目的是打歼灭战。诱敌是手段,歼敌是目的,一切“走”都是为着打。退却阶段的全部作用和决定关键,在于转入反攻和反攻阶段之能不能取胜。这样,在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苏区时,红军仍能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效地打击国民党军重兵“围剿”。

    反“围剿”战争中慎重初战首战必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之重要谋略

    毛泽东每次反“围剿”极为重视“初战”,认为打好反“围剿”第一仗至关重要。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记述有名的初战三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一是必须打胜。初战须在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情况下,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初战胜利的意义在于:能打乱敌人的战役布势,破坏敌作战企图;创造续战的有利战场;鼓舞己方的民心士气,达到战略侦察的目的。在没有取胜把握的情况时,宁可退让持重待机,决不仓促行事,贸然应战。二是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初战是整个战争或战役的有机序幕。对指挥员而言,必须全局在胸,有一个整个战争或全战役的计划。即使初战打了胜仗,但倘若这个胜仗对整个战争或全战役不是有利反而有害时,那么这个胜仗也只能作为败仗看待。三是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初战不仅要照顾本次战役,而且还要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要计算到胜利或失败后的做法,否则仍未尽到战略指导者的责任。如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东路军入闽作战时,毛泽东根据整个战役计划,要求东路军夺取漳州:“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显然,毛泽东既考虑到漳州战役的胜利,而且也想到了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没有这种谋略。束缚眼前的利害,就必然会陷于被动之中,就如下棋一着被动,则着着被动。

    1931年2月,蒋介石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国民党军18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20万人,在雩都(今于都)、赣州、兴国至建宁等苏区北边境地集结。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以少数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于3月下旬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加紧反“围剿”的准备。苏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4月1日,国民党军分4路进攻,在红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阻击、袭扰下,行动缓慢,至23日才进到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之线。时毛泽东力排他议、坚决主张继续诱敌深入,把国民党军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先打较弱的国民党军王金钰部,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地区扩大苏区。中共苏区中央局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日,红军3万余人退却到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持重待机。5月10日,国民党军继续向苏区中心区域推进。13日,王金钰部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1个旅,由富田分两路向东固前进。红军按毛泽东决策,集中兵力歼其于运动中。16日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于富田、东固之间地区,取得首战胜利。接着向东横扫,19日在白沙截歼第四十七师1个旅的残部和第四十三师一部,22日在中村歼灭增援之第二十七师近1个旅,27日攻克广昌城和歼守军第五师一部,31日攻克建宁城和歼守军第五十六师3个多团。至此,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半个月中红军横扫700里,连打5个胜仗,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并乘胜攻占赣东、闽西北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大型革命史诗《铁军之声》音乐会在京举办(组图)
·下一篇:特稿:河北临漳县刘广营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组图)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