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1930年出生,四川省中江县人,60年前的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2岁。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那是怎样的一种惨烈!在敌人疯狂的扫射中,看着战友们成片成片地倒下,年仅22岁的黄继光眼里冒着血光。在子弹已经打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决然地冲向敌堡,用血肉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在他扑向敌堡前,腿已被打断,身上有7处重伤,身后有一道10多米长的血印。据他的战友讲,在他牺牲的地方已经没有了血迹。说明在扑向敌堡的途中,他体内的血液已经流尽。那一刻,他该是以怎样惊人的毅力把身体一寸一寸挪向敌堡,最后又一跃而起的!
他的战友们后来冲上阵地时发现,牺牲后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
在空降兵某部的黄继光连,战友至今保留着黄继光的床铺,每天早上为他整理内务,每晚呼点他的姓名,仿佛他没有离开一样。当连长呼点黄继光名字的时候,全连官兵山崩地裂般地回答——到!那一刻令我热泪盈眶。在连队,在师和团黄继光纪念馆,我都看到黄继光铜像,那是空降兵官兵们出征时刻都会带在身边的塑像。讲解员告诉我们,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极其惨烈,面部形象难以辨认。他的雕像,是根据英雄母亲和他的连长的回忆、以他兄长为原型塑造的。
时光荏苒,黄继光牺牲距今已近60年。如果他活着,已经是我军基层官兵祖 父辈的年纪。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我们已无法想象当时黄继光一跃而起的壮烈场景,无从想象他当时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勇气和悲壮心情义无反顾冲向敌阵,更无从想象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和信念支撑他作出那样的抉择。但可以肯定,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应该是一种极其简略而真诚的情感,是一种对人生的大善大爱,是一种对战友生命的深刻怜惜,是以一己生命换取更多生命的强烈责任感,给了他最大的力量,作出最后的决定。
想起黄继光,我常常想起自己20多岁时的心境。那时的我们,正处于青涩的年龄段,理想、信念、使命、责任这些人类文明中最有分量的字眼,似乎都还远远没有在内心深处扎根。然而,黄继光,一个穷苦农家的孩子,用行动和生命证实,他是完全理解了那些字眼的含义并实实在在地去践行了的。
一个年轻的中国士兵,用青春的躯体,创造了一种叫作“堵枪眼”的精神。这种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历史,辉映千秋,他的名字将镌刻在中华五千年的英雄榜上,成为永恒的历史教材。
在当下,重温黄继光精神有着极大的警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和平的年代里,虽然一般不会再有需要用胸膛去堵枪眼那样的时刻,但顾全大局、直面人生、关爱他人、敢于担当这些宝贵的品质,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