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七分校旧址、东华池塔
东华池塔
抗大七分校旧址院内
抗大七分校旧址对外开放
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因东华池塔体现历史悠久,因抗大七分校而留存红色革命遗址。 距今已有近千年的东华池塔,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东华池塔是华池县的名片。 华池县抗日战争时属陕甘宁边区陇东根据地辖区,境内有陕甘边区军委,陕甘边政府,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简称抗大七分校)旧址,列宁小学。 抗战初期,党中央领导创立了“抗日军政大学”。国民党领导的黄埔军校,为了储存后备人才,抢先一步在各地开办黄埔军校分校。共产党为了“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在“抗日军政大学”下也设立了分校,分校校址在各抗日根据,抗大分校有12所,分校校长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 抗大七分校是1941年7月26日成立的,起初校址设在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兴县李家湾。1943年春,抗大七分校校部机关迁往陕甘宁边区陇东地区省合水县城关一带,彭绍辉任校长,俞楚杰任副校长。抗大七分校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女生队,分别驻扎在华池县东华池古城及周围的大凤川、豹子川、平定川。 1944年3月,抗大七分校校部机关移至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校长彭绍辉率领5200多名学员,携带镢头、枪杆、笔杆“三件宝”,在东华池塔下,一边学习,一边生产。抗大七分校学员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在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陇东山野开荒垦田、挖窑建舍、纺纱织布,开办多种作坊,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师生离校时交给华池县政府余粮7000余石。七分校坚持正规教育和训练,学员在华池塔下,学政治、军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和俄语等课程,取得了学习、生产双丰收的优异成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马步芳、马鸿逹部侵犯陕甘宁解放区,1946年7月1日最后一批学员离开华池,奔赴新的战场,学校停办。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抗大七分校校址遭受严重破坏,礼堂和箍窑的门窗全部被烧毁。新中国建立后,抗大七分校校址先后被劳改队,养马场,林二师占用,原有建筑被拆迁改建,只保存了抗大七分校的30孔石箍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