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中生讲长征(图)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2年读书日之际,我和高中生一起读长征。 上海市文建中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高级中学。4月20日下午,我在文建中学校园读书节、科技节闭幕式上,作了一场长征讲座。讲座在五楼多功能厅举行,有几个班级的同学入座,其他班级同学在教室收看转播。 我尝试着把讲座当作上一次历史大课,与学生交往和互动,注重讲座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启发引导,设问开场。“说到长征,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我话音一落,会场上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答案: “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高中生已积蓄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回答得不错,有的还说到了“十送红军”。 “大家回答得很好!特别要表扬男同学,和坐在会场右边的同学,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那么,到底什么是长征?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走进长征。” 分析图表,激发思维。屏幕上展现长征概况等几张图表,我请同学们看懂图表,进行归纳。 一会,回答的声音一个一个地从会场右边发出,我认真倾听着。原本单一的结论和一些具体数字,由同学们自己推理和计算出来了。 “坐在会场右边的同学,很有悟性和理解力,再次表扬!”我说道。 “他们都是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负责学生工作的温老师发话了。 “哇,他们真棒!祝贺他们!向他们学习!” 对于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我就布置他们上网去查,自主寻找答案。 重要内容,集体朗读。知识铺垫好了,就着重讲述70多年前的红军和英烈的故事。 “方志敏,大家知道吗?”“知道。” “他是在长征路上被俘后牺牲的,知道吗?”“不知道。” 于是,我就和同学们就一起回顾方志敏的英雄事迹,一起朗读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中的名言。 “这种清贫的精神,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 “需要!”会场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 讲座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到后来,多媒体屏幕上出现文字,我放慢语气,读第一句,不用再说:“预备起”,全场同学就会默契地、齐声朗读有关内容了。 也许,这就是心领神会的学习与交流吧。 学生不是多媒体屏幕前无可奈何的观众,也不是配合教师开讲座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角,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和兴致进入主动学习,就能更好地学有所获。 讲座结束时,再次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一位同学上台送给我一大束鲜花。 “谢谢文建中学的同学!你们是好样的!” 我与许多同学握手话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