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2年5月1日电(王锦思)唐鸿胪井刻石碑是一块十多立方米大的驼形硕石,系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渤海归唐”册封使唐鸿胪卿崔?途经旅顺时,在黄金山留下的珍贵文物,记载着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文物与文献价值。遗憾的是,国宝唐鸿胪井刻石在1908年被日本侵略者掠夺,现藏东京皇宫100多年时间。
104年,多少历史都被忘记,多少人物都成尘埃。但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沧海如何演化,以王仁富教授、黄明超先生为首的有些人还在坚守对这块石碑的思念和牵挂,还在矢志不渝的努力研究,争取让国宝早日回到离别百年的祖国。
4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9号NAGA“上院”举行了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碑国际研讨会,致力于研究这一课题18年的王仁富教授,黄明超会长等十多人出席会议。
1998年的志愿者,关瀛女士、张玉文先生及其夫人董老师,邢炎杰先生应邀到会,让我们有幸一睹刻石研究会最先6位发起者的风采,无不为他们的爱心奉献所感动。
会议回顾创会13年来,与会人事各自的历程,以及对“唐鸿胪井研究”未来的发展走向的建言献策。王仁富教授声情并茂,讲到激动处,泪湿衣襟。黄明超会长也对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碑的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崔延山先生也专程从河南登封赶来,代表崔氏后人发言 。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日本青年学者大泽美佳参加了会议。她表示,自己从良心出发,祈愿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碑有个圆满的归宿。王仁富教授说,我们志愿者把刻石回家当做一件推动中日友好的事业来做,力所能及地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努力、策划和贡献。一旦这个愿望实现,唐鸿胪井刻石将会成为中日友好的奠基石和铺路石。大泽美佳给王仁富教授写了感动的题词,王仁富教授也回赠了唐鸿胪井刻石讲学展板,研讨会上中日友好的一幕深深地感染了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出于对王仁富教授多年努力的钦佩,和对黄明超会长的支持,王锦思先生把多年珍藏的,对于渤海研究具有珍贵价值的渤海国东京城遗址照片、日俄战争时期旅顺大连等地的老照片,捐赠给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研究会,他的无私奉献举动,得到大家的赞誉、褒奖和钦佩。
大家还对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碑的精神核心,固守、传承、发展、实用化、大众化、国际化进行研讨,并对唐渤海国鸿胪井刻石碑相关与不相关文化产业的探索和出路做出了探讨、设计和展望。
新华网书画频道总监丁元利先生在百忙中到会指导,第二天发表了3篇关于鸿胪井的日志,其中有一首是王仁富教授1999年写的歌词,希望有热心的作曲家谱曲,用我们的歌声唱出我们的心声,共同为国宝回归尽力。
2011年6月参与给日本皇宫寄信的许海涛先生特地从外地赶来参加了会议。王仁富教授的学生陈平率摄制组的朋友,牺牲了五一的长假,全程录像,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既是研究会成立以来雪中送炭的亲切回顾,也是目前许多志愿者加盟后锦上添花的开始。黄明超会长为会议的召开费了许多心思,选在京华的名苑 - 梁启超女儿的故居“上院”召开,与会的志愿者共同努力,把会议开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
长春卢炳东、刘世琦、张国民,海南田凤云等志愿者朋友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北京的会议,是志愿者朋友的第一次集会,弥足珍贵,值得纪念。以后经过逐渐酝酿筹备,还会有许多的集会,让志愿者朋友聚会畅谈,为了共同的心愿继续努力。
正是,无愧前人创业史,有幸迎接刻石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