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江西井冈山2012年3月5日电(吕世民)按照教学计划,装备学院组织中央党校总装备部分部班赴江西井冈山进行现地教学。师团职领导干部学员重走红军之路,探寻革命足迹,感悟井冈精神,在缅怀先烈、感悟崇高中追寻红色文化之根。 此次现地教学活动,在组织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是中央党校分部班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装备学院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江西干部学院共同设计、共同组织,通过课堂授课、现场授课、体验式教学等环节,使学员深入系统地学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军史的理解,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修养,感悟了井冈山精神的真谛,增强了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烈士陵园祭先烈 中央党校总装分部班的学员们列队缓步登上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他们向革命英烈鞠躬致祭,敬献花圈,在革命英烈面前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教员的讲解,革命先烈们一个个舍生忘死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学员。刘仁堪是当年我党在莲花县的县委书记,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逮捕。在狱中,敌人对他威逼利诱,妄图得到全县共产党的组织和人员名单,他却宁死不屈。敌人毫无所获,便要将他斩首示众。临刑前,刘仁堪慷慨陈词、痛斥敌人,敌人便用匕首割掉他的舌头,顿时,鲜血在他的全身流淌。刘仁堪不能讲话了,但他并不屈服,而是紧咬牙关,忍着剧痛,用脚趾沾着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几个字,英勇就义。 莫道忠魂无觅处,浩气长存在人间。面对屠刀,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屈服,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坚持;他们用满腔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崇高和伟大。学员们更加深刻领会到崇高的理想是共产党人根之所系、魂之所在、力量之源泉。多名学员以诗寄情,深情地讴歌信念之光,表示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始终不渝地为理想信念努力奋斗。
重走挑粮小道 红军挑粮小道位于黄洋界地区,山路奇嶂重重、陡峭难行。当年朱老总就是在这里和井冈山军民一道,顶风冒雪,翻山越岭,一天往返100多里,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今天,党校班的学员们收拾行装,重走挑粮小道,亲身感受革命的艰苦,体会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雨后,挑粮小道泥泞湿滑,党校分部班的学员们不惧艰难,坚定前行——累了,坐在青石上休息一会,渴了,喝口山泉水,一路上大家你拉我扶、相互鼓励。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力跋涉,全体参训学员全部到达终点。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学员们切身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艰辛,联想起井冈山时期我军无粮、无盐、无穿、无盖的战斗环境,和反动派“进剿”、“会剿”、“围剿”的血与火考验,学员们深刻领会了“信念”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讲述身边的历史 互动课堂是本次现地教学的重头戏,课堂上多名红军后代受邀依次登台,同主持人一起和学员们进行互动交流。 石金龙是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亲孙子。当年因为要跟随红军战略转移,曾志忍痛把出生才几个月大的石金龙父亲寄养在井冈山一户石姓老乡家里,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追捕,老乡把孩子改为石姓,视如己出,直到解放后曾志几经寻找才在井冈山找到了自己幸存的儿子。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石金龙的父亲留在了井冈山。至今石金龙仍是井冈山的一名普通农民。 1985年,在乡下务农的石金龙为生活所迫,想请求奶奶帮助解决“商品粮”户口,曾志回复说 “我们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都转‘商品粮’了,那谁种田给我们吃呢… …组织上没有给你解决‘商品粮’的问题,说明是有困难的,我怎么能因为你个人的事情再给组织添麻烦呢… …”曾志老人简短的话语表达出共产党人坚持党性原则,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崇高品格,学员们听后,很受教育。通过红军后代现场讲述,用真人真事把历史讲活了,使得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地井冈山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