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在高中繁重的学业与压力之中,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南京南京》,那周的周末作业是《南京南京》的观后感。仍记得那部影片放映过程中整个班上无一丝声响,影片里凄惨,压抑,而同学们无奈以及对日本兵惨无人道的入侵屠杀的愤恨。而这次知晓毛概课做课程实践,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地方,以及深思由此引发爱国主义的感想。请容许我引用几年前我的那篇影片观后感的开头作为此次的感想:当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践踏,我们又是什么呢?黑白肃穆的影片,那段凄惨灰暗的岁月,那场惨无人道的屠杀,那些人性灭绝的日本士兵, 那些可怜无辜的百姓,那尘烟滚滚的南京城,那到处被炸烂的国城……这就是《南京!南京》。当街头到处横躺着尸体,当巷尾触目惊心地血流成河……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在那个荒凉古城中,生活,真实是极其残酷的。那是我看到的南京大屠杀的真实。不,那不是真实。那只是凄惨中的冰山一角。影片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段,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所藏的仅仅只是一些残骸,仅仅只是一些冰冷的文字。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口一个母亲抱着被残害的孩子无助而凄惨地想嚎叫,那不仅仅是其中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残害,那也不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母亲的绝望。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整整有一面姓名墙,有的未知姓名,是某某父,某某母,某某妻,某某儿;无数的家庭全家被害。其中必定曾经儿女满堂笑开怀,必定父慈子孝。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块是中国妇女慰安妇,上面有很多的文字述说那些妇女被残害的经过。有许多甚至还只是孩子。那些日本兵怎不能想想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女儿!我看到《南京南京》影片里这些情景都有,影片只是还原了部分的真实。也许相对更加温和,毕竟这只是影片。
而那个时刻的南京人民却是最无助的,最绝望的:亲人一个个死去,只余下活着的人噩梦余生。城破,家亡。生不如死。然而那个时刻的南京人民又是最坚强的:我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有一块地面专门刻了那些幸存者的脚印。那些经历了那场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之后的人民啊,我看到脚印旁边是幸存者的姓名和年龄。几乎都是八九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我看到《南京南京》影片中那个幸存的小豆子士兵,喜极而泣。大概这就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所让我们铭记的。生命也许很脆弱,但却也很坚强。国家在那时候摇摇欲坠,但绝不会被打倒。历史可以被宽恕,但绝不可被遗忘。那对于曾经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祖先是不公平的,对于我们未来的子孙后代更是不公平的。作为我们大学生绝对是要铭记的。大学生是父母未来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国之栋梁,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经济强国,而不是永远为其他国家打工生产的。不是钓鱼岛游行时那些打砸烧抢。那些人根本不是爱国,如南京大屠杀时的士兵一样的恶行,而不同的是日本士兵欺凌的是我国的百姓,打砸烧抢的却是自己的同胞。我们更加要学的是明目脑清。让我们的头脑别执着于表面的是是非非,愚昧,受人诱导。我们应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未来的发展状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而南京大屠杀是个永远的悲剧,永远也不能让它发生第二次。
各大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人数
纪念馆门前那位绝望的母亲
那面刻着部分遇难同胞的姓名
那一册册都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