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姚伯阳,侗族,湖南省晃县晏家人。大革命时期在湖南常德省立二师求学时与粟裕大将是同年级同学。祖父在那里加入了共青团、共产党组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相继发生了长沙“马日事变”(5月21日)、常德“敬日事变”(5月24日)。根据党组织安排,时任常德大小校地方学委书记的姚伯阳与晃籍学生田嘉敏、姚季卿等回到晃县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注:“大”指共产党组织,“小”指共青团组织)。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惊动了国民党反动派,经武汉卫戌司令部电令湖南省政府,又经湖南省政府当局以114号密令命令晃县县长缉拿姚伯阳等共产党人。1927年11月10日至12日,姚伯阳、田嘉敏、姚季卿三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晃县被捕,13日牺牲。
由于历史原因,姚伯阳等共产党人的身份及革命活动在解放后未能得到人民政府及时确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一批冤假错案得到昭雪平反。1980年,湖南省在全省境内开展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情况的调查,我有幸参加了新晃县的农运调查工作。听说祖父姚伯阳与粟裕大将在省立二师是同学,因此,我冒昧写信给将军,求索祖父生前的一些情况。本人向将军写信时,是一名普通教师,在校办教学仪器厂工作,当时怀揣试一试的心理向将军寄出了我的信。心想大将太忙,不会给我这个平民百姓回信的,因此不寄厚望。意想不到的是将军通过他的秘书处给我回了信,如下:
姚茂峚同志:来信收到了。
经请问粟裕同志,他是常德二师二十七班学生,在校时不认识姚伯阳(孔韬)。此覆。
敬礼!
粟裕同志处
1980年12月9日
后来,根据常德一中(原省立二师)《百年校友录》记载,姚伯阳、粟裕分别为1927年25班、26班毕业生。澄清了粟裕研究青年读书时期真实历史的一段史实。
粟裕大将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身居高位,忙于谋国家大事,竟然对我平民求索,也有求必应,反映了他近民、爱民的崇高品德。今以《粟裕大将为我复信小记》一文,汇入“爱我将军”的激情大海,以了却作者心愿。
这里值得向读者告慰的是大革命时期侗乡三英烈姚伯阳、田嘉敏、姚季卿的革命生涯,经过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深入城乡调查,翻阅湖南省档案馆历史资料,确认他们3人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英雄,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3年3月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注:作者系新晃侗族自治县政协原副主席、县委统战部原部长)
2012年11月21日
附件:
1.粟裕办公室的回信复印件。
2.常德市一中(原省立二师)《百年校友录》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