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中有人卖掉了自家三十六亩庄园,踏上了革命道路的第一步;有人舍身参加起义,临行前给父母、妻儿等写下三份遗书;有人出入奔波,高层斡旋,一步步推进着民主与共和的进程。
昨天在市政协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追忆与传承”辛亥先贤后裔座谈会上,杨小佛、王志紘等后裔们回忆起他们的先辈,十分崇敬与自豪。“他们为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结束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打开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起点。”
追忆:革命志士殒身不恤
1903年,湖南长沙凉塘,传承了数代的黄家偌大的产业,在黄兴手中画上了句号。
黄兴的孙女黄建舲在座谈时说,黄兴干革命的第一步是卖掉自家三十六亩庄园。他用这笔经费与章士钊、宋教仁、周震鳞等人创立了华兴会。次年,他们策划了第一次起义——在湖南官员为慈禧贺寿的那一天,将炸弹秘密安装在朝拜的桌子下,等众官朝拜之时送他们上西天。可惜走漏风声,起义还没开始就失败了。之后黄兴远走日本,策划了一次又一次起义。在广州起义中,黄兴骁勇异常,“他胸前挂满炸弹,手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手负伤,断两指,但坚持到最后一人”。
方声洞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侄女方铿说,广州起义前,方声洞身在东京,他借着运送军火的机会,坚决回到广州。他安排好一切工作,与妻儿拍了照,又恐父亲担心,写了十多封信,嘱妻子陆续寄给父亲。方声洞回到广州后与姐、嫂合影留念,随后写了3封遗书给妻儿、父亲、各堂兄妹。后因机密泄漏,起义提前。方声洞等首先冲向两广总督署,他在激战中身中数弹而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钩沉:南北议和为何选在上海
南北议和的地点为何选在上海?
寓居上海的赵凤昌起了重要作用。赵凤昌外孙杨小佛在座谈中介绍,当时,苏浙与湖北在南北和议地点上发生了争执。正是赵凤昌提出“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折中方案,使沪鄂双方达成妥协。
1911年12月7日,清廷派出了以唐绍仪为首的议和代表团。第二天,唐绍仪即致电赵凤昌:“明日赴汉口开议,请公约东南人望如张季老、汤蛰老赴汉会议为幸。”上海方面则通过各种渠道表示伍廷芳、张謇等人不能远行,希望请唐绍仪速到上海谈判。最后通过英国公使朱尔典的斡旋,袁世凯命令唐一行到上海开议。上海方面掌握了和谈的主动权。
在和谈中,有次讨论袁世凯政府的国务总理时,袁要唐绍仪做总理,孙中山则认为应由同盟会会员担任。又是赵凤昌出主意:让唐绍仪加入同盟会,不就解决矛盾了?后来,由蔡元培与汪兆铭作介绍人,唐绍仪成了同盟会会员。
传承:为推进历史进程贡献力量
孙中山的曾外孙王志紘说,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革命目的非常明确,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从而彻底消除了当时国民根深蒂固的君权思想。十次武装起义屡战屡败但愈挫愈奋,终于在辛亥年武装起义成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他们的革命斗志和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先辈们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性命的精神,尤其值得发扬光大。”陈去病的孙女陈艺回忆了祖父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是如何投身革命的。“清廷丧权辱国,祖父极为痛心,深感要推翻满清,光复中华,必须革命,而革命必先结社的道理。”陈去病从日本回国后,兴办学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吁革命,并多方结社,由他发起的南社,更是聚集了众多同盟会会员,在后来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过程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