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属于广西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兰县毗邻,今凤山县域是1935年广西省府调整旧田南道各县时,划出老鹏乡归天峨,盘阳、凤凰2区归万冈县,另拨凌云县的平乐、巴轩、牙里区及百色二都区江洲、维新、相圩3个乡来属。土地革命时期,凤山县建立有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即凤山县和凌云县苏维埃政府,这在广西乃至全国革命史上是少有的。更令人敬畏的是,红七军北上后,右江苏区遭受敌人三次残酷“围剿”,绝大部分沦陷,而两县苏维埃政权所辖的根据地仍然坚持斗争,革命圣火不熄,成为桂西革命活动中心,直到全国革命胜利。
1921年秋,韦拔群在东兰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点燃了右江革命之火,1922年10月,凤山的廖源芳、陈天经、罗元培、王子雄、周家洛、周家侯等10人,凌云的黄伯尧、黄世超、黄祖应等人秘密参加韦拔群在东兰组织的“银海洲同盟会”,他们回来后,在凤山、凌云各地秘密组织同盟,组建农民武装;开办学堂,宣传革命真理,进行进步思想教育,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男女一律平等”的口号,唤醒了广大贫苦农民,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各地农民武装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团总、局董进行打击,动摇了当局的统治地位。
1925年冬至1927年秋,韦拔群仿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做法,在东兰先后开办了三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凤山、凌云先后有近100人参加农讲所学习。廖源芳、黄文通、廖由斌、黄伯尧、韦鼎年、梁福臻、黄松坚等第一届农讲所学员,积极奔赴各地,组织发动农民起来建立农民协会,扩大农民自卫军队伍,1926年至1927年,凤山所辖6个区就有5个区建立了农协会,入会人数达到21100多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一大半以上。黄伯尧、韦鼎年、罗福宏等人在时属凌云的平乐、巴轩、牙里区24个乡建立农民协会,会员达到4950多人;凤山农民自卫军发展到2000余人,平乐、巴轩、牙里地区的农民自卫军也发展到1000多人。凤山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与东兰连成一片,成为右江农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1927年,新桂系军阀紧跟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展大规模“清党”,东兰、凤山为重点目标,当地的土豪劣绅和民团积极配合新桂系军阀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血腥镇压农民运动, 1927年8月,面对各路敌人强攻,韦拔群在东兰兰木圩召开军事会议,将总兵力2000余人的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整编为三个自卫团和一个独立大队,亲任总指挥,指挥部设在凤山巴里村(今太平)。按照军事会议的部署,三个农军自卫团将入侵凤山的黄明远营紧紧包围,迫使敌人龟缩县城,不敢出兵作战,因农军武器低劣,一时未能攻克县城,两军对峙达一个多月。9月,国民党广西省府令刘日福增调援兵入凤解围,另派第四师林廷华部与东兰民团配合,大举进攻东凤农军。因敌强我弱,农军受挫,被迫撤入山区游击。大部分基层农会因受敌人摧残被迫停止活动。
1928年3月,严敏、黄大权等人受中共广西党组织和韦拔群的委派来到凤山、凌云开展党建、恢复农会及农民武装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廖源芳、黄松坚、黄伯尧在各地组织农军打击“清乡”团局,恢复农会,同时配合革命县长黄逖熙进行农会骨干培训工作,各级农会又开展活动。1929年7月,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为右江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并给凤山、凌云农军一批武器弹药,大大增强了农军实力。1929年11月,中共凤山特支(后为中共凤山县委)、中共平乐党小组(后为中共凌云县特支)相继成立,凤山农军武装已发展到3000多人(含时属凌云的平乐、巴轩、牙里农军1000多人),掌控全县70%以上的广大地区,为参加百色起义暴动做了充分准备。
在中央党代表邓小平的领导下,以东凤为中心的右江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一个武装割据的少数民族革命根据地日趋成熟,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由此诞生。当天,凤山、凌云有800多名农民自卫军编入红七军。起义之后的1930年1月4日,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等人在凤山城组织召开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按照《苏维埃组织法》规定,选举黄松坚为凤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时选举产生了肃反、土地、财政、粮食、文化、赤卫等委员会主席以及交通、妇女等委员。韦拔群又派黄举平到平乐区协助建立凌云县苏维埃政权,同年2月,黄举平、黄伯尧在平乐区平祥屯河边召开1000多人群众大会,选举黄伯尧为凌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会议还选举产生了肃反、财政、经济、文化、宣传、土地、赤卫、粮食、交通等委员会主席及若干名妇女委员。至同年3月底,凤山、凌云共有11个区87个乡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