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革命老区的文艺工作者在现场教观众唱红歌。
 来自司法部的新党员,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景观模型前宣誓入党。
 93岁的老红军朱位汉(前排坐轮椅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观看展览,并不时为讲解员的讲解作补充。
 观众在现场学打草鞋。
 年轻人在“红井”前拍照留念。
 1932年7月中央局组织部出版的《党的建设问题讨论提纲》(原件)。
 观众现场记录展览盛况。
 兴国县苏维埃政府颁发给红军家属的“光荣牌”。
 当年出版的苏区工人报和颁发的工会会员证原件。
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通过凝重的史实、鲜活的形象、饱满的热情去回顾苏区光辉历史,展现党的优良传统。从主题、内容到形式,既庄重大气,又独具匠心,达到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鲜明主题彰显苏区特色
此次展览主题定位为“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对苏区革命传统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进行寻根溯源,展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揭示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巨大贡献。
精心设计打造看点亮点
本次展览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分6个部分。一个看点是序厅的三面背景墙,充分体现从瑞金到北京,从红都到首都的革命发展的历程,体现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来80年的历史跨越。另一看点是镌刻着为苏维埃英勇献身的烈士姓名墙,无声地展现出当年先辈把一切献给革命战争的动人场景。
珍贵文物首次集中参展
展览有多件“镇展之宝”,如1930年油印版的毛泽东写作的《调查工作》(后改题为《反对本本主义》),它与存放文章的小木匣一起被列展,是国家一级文物。本次共有2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集中参展,这在历次苏区展中尚属首次。
红色经典实现现代表述
当年红色苏区的经典故事,这次以情景画的形式呈现;瑞金沙洲坝红井、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也在展厅实现了1∶1复原。本次展览改变以往使用的图片、文字说明加一些文物的传统方式,采用“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图表、雕塑、油画、场景复原、文物复制、多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服务主题,使展览更加立体化、形象化。
互动氛围带动观众参与
展厅设置了观众电子留言台,供观众发表感言。通过多媒体触摸屏,观众可随时查询有关苏区的详实资料。对于场景类陈列,倡导零距离接触,实施无障碍开放。展览对全体观众实行免票入场,提供义务讲解。18名讲解员除了讲解苏区革命历史、苏区时期的红色故事和模范人物,还将教唱苏区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