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影视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芜湖报界拓荒人张九皋(组图)
2011-05-05 14:46:42
作者:张孝祥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年轻时的张九皋先生

    一、从社会底层走来

    九皋先生出生于江苏溧阳一个小店员家里,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只念了一年多私塾,15岁便来到芜湖张恒春药店做学徒,为店东一个清末老秀才所喜爱,不仅有机会接触到书报刊物,还不断得到指点,常常通宵达旦看书,并开始对新闻报业发生浓厚兴趣。一次看到《申报》广告要招收各地访员(通讯员),便写了两封信,投寄出去,然而杳无音讯。志愿并未泯灭,他只感到自己的文字幼稚、学识浅薄,遂更加发奋读书学习。1905年,刚由学徒转为店员的19岁的九皋先生,又看到上海新出一家《南方日报》,就鼓足勇气化名张鸣皋,连寄三封信,居然成功了,被聘为驻芜访员,月薪六块大洋。九皋兴奋极了,从此专心致志从事新闻写作。一个月后又做了上海《新闻报》驻芜访员,月薪十二元,兼代分销报纸。不久,他不顾店东的好言相劝,毫不犹豫辞去了店员工作而开始了报人生涯。随后九皋又做了《上海中外日报》驻芜访员,化名张九皋,每月薪金也是十二元,不过遇到有重要新闻发一条专电另外加两块酬劳,也兼代销报纸。因此,九皋每天忙着采访新闻、写通讯、发电报,茶馆戏院、烟馆妓院到处都有他的足迹,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张九皋。

  1907年10月底,九皋先生和同乡女子王翠瑛完婚。结婚地点就在母亲的家乡南京江宁县东山郭村,借租外祖母的卧房,作为新房,布置极其简朴。虽然是母亲包办,但婚后非常和谐,王翠瑛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患难与共,成为九皋先生的贤内助、好帮手。

    二、风起云涌大江潮

    九皋先生对疾苦民众怀有深切同情,一步入新闻界,就把一支犀利的笔刺向地方腐朽官僚势力。经过几年报人生活锻炼,九皋先生敏锐地感觉到一个变革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到来,他和芜湖的维新人士崔尘无、崔松如、谭明卿、赵汉卿、程海鹏等发起组织“体育会”,名为锻炼,实为反清,由于受到清朝官吏注意被迫解散。当时在芜湖海关任职的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陈子范也参加了体育会,陈子范号大楚,是林子超(林森)的同乡、同学(商船学校)同志(同盟会)同事(陈在芜湖海关、林在鸠江海关服务)。对九皋先生影响很大的陈子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中英文均佳,诗书尤绝,但性情怪癖,绝少交际。武昌起义爆发时,他与林子超曾潜至浔阳,运动清政府海军起义反正,厥功至伟。辛亥革命胜利后,子范淡于名利,仍任职海关,每日离开办公室立即乘电车到图书馆读书。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子范得知袁世凯有称帝野心,乃秘制炸弹,欲剪除袁逆之羽翼,不幸制弹不慎,炸弹突然爆炸竟以身殉职。

    1909年,九皋先生因为已经是《上海新闻日报》和《中外日报》两报的驻芜访员,面对萎靡不振的充斥黄色低级趣味的芜湖地方小报,他萌发起创办一张反映民众心声进步报纸的愿望。他与维新人士谭明卿一起四处奔波呼号,身体力行,筹集资金,日夜兼程到上海添配铅字,又顺道南京邀请在两江师范任国文教授的桐城潘怒庵来芜担任主笔,九皋先生担任总编,谭明卿担任社长。1910年农历12月21日,安徽历史上最久的、惟一的第一张对开大报《皖江日报》终于创刊问世。在九皋先生全新的办报思想指导下,芜湖维新人士和革命党人纷纷投稿,鞭挞时弊,讽刺抨击地方统治者的贪污腐败行为,以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清新明快的白话文,载着革命党人的战斗文风,一扫旧报坛中萎靡陈腐的八股气息,销量迅速上升,深为社会各界人士、民众所欢迎。

    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传来,九皋先生极度兴奋,数日内彻夜不眠,连写带编,于10月12日编发出芜湖第一张宣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号外》。之后,又连续发了三天《号外》。一时间,报社门口要《号外》的人群涌动。民国元年,《皖江日报》又聘请了怀宁人郝耕仁任主笔。郝耕仁是清末秀才,思想激进,曾在沪剪辫并参加东部同盟会,从事革命,与九皋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

晚年的张九皋先生

    由于在办报思想上和谭明卿意见相左,九皋先生一度辞去《皖江日报》职务。谭明卿委托朋友向九皋先生劝说。九皋先生看到自己离开皖江报后,报纸办得不成模样,报纸毕竟是自己一手创办,不忍心看着它这样倒下去,于是接受朋友劝说再次回到皖江报工作。

  光复后,芜湖报业一时兴旺,先后有创办于1912年的大报《共和日报》,主持人李辛白、总编于椒胆;赵誉船办的《讽报》(即江亢虎社会党人的机关报);还有《安徽日报》《安徽民报》等,小型报纸有《鸠江潮》《演说白话报》《现世报》《皖江潮》《金钟白话报》《醒报》《皖江新春秋》《芜湖花报》《繁华新语》,还有李士林办的《直言报》等等,名目繁多,内容杂乱,时出时停,均不能自筹印刷。到了1915年除了一两家报纸勉强支撑外,其他全部停刊。这是由于辛亥革命成功后,人民有了言论自由,芜湖报业得以发展,但是不久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实行专制,颁布“报律”钳制言论,一时风云变色。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信阳师院爱心学校成功参与“党在我心中”海报设计活动
·下一篇:特稿: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滨海分会举行成立大会(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特稿:以史为鉴向左转
·特稿:为红色精神在上海的弘杨作贡献(组图)
·特稿: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夏斐然:送温暖到抗美援朝老战士手中(组图)
·特稿: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看望慰问守护重要红军遗址的困难群众
·特稿:《红梅赞》、《长江之歌》响彻在榨菜故乡—两江广场送欢乐下基层2012中国文联在
·特稿:徐建平、马继奋参观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景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2012年迎新春诗歌四首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黄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实现馆藏文物安全年
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杨文忠: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
特稿:著名人士为东方红纪念园题(赠)词之一(组图
甘心田、吉卫红、张胜利、魏静:淮河源头红军花(组
特稿:淮河源头红军花(组图)
从周总理处理“两件衬衣”看作风纯洁性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李德生在安徽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主席语录
特稿:十里长街送总理
100首红歌歌词(写红歌画红歌内容参考)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