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将区域内外的线路联结好,形成线路内循环。一是跨区域旅游线路:郴州—衡阳—炎陵;长沙—炎陵—井冈山;广州—南岳(郴州)—炎陵—井冈山;岳阳—炎陵—井冈山;韶山—炎陵—井冈山;炎陵—衡阳—韶山—张家界。二是区域内旅游线路。(1)县内祭祖祈福游:香樟温泉度假村—炎帝陵祭祖;(2)县内“古、红、绿”游:炎帝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神农谷生态旅游度假区;(3)县内爱国主义教育游:洣泉书院—红军标语博物馆—叶家祠—周家祠—万寿宫—军魂纪念馆。[8]
6.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一是继续完善《炎陵旅游指南》、《神农风》、《炎陵文化》、《炎陵旅游手册》、炎陵旅游明信片、旅游风光宣传碟等宣传资料的编制和印刷;二是与旅游主流媒体、旅游专业杂志和旅游网站等合作,采取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把炎陵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来营销和推广;三是利用春节、清明、重阳、炎帝诞辰等时间开展祭祖炎帝的主题活动,利用4月24日朱毛会面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10月1日国庆、10月15日连队建党日、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等具有代表性的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的旅游活动,以这些节日为契机,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四是加大区域协作营销力度。主要包括加强与井冈山、张家界、南岳等地旅游协作,建立营销网络;与黄帝陵墓所在地黄陵县合作,共同打造炎黄文化品牌;五是与武汉、长沙、广州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共同推广和打造炎陵旅游品牌。
7.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人才是至胜之本。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人才作后盾,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第一,思想重视。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建设,形成育才、爱才的良好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二,在职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短训班等方式,请专家授课,实战演练等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第三,依托高校。送出去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学历,提高业务能力;第四,分类培训。要对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行政管理的从业人员分类培训,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培训,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五,借用外脑。要与高校密切合作,请专家进行咨询、指导,从而构建区域旅游的人才队伍。[9]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Z].2007. [3] 吴清成.炎陵的“四个第一次”[J].档案时空,2007(3):12. [4] 刘艳.炎帝文化与炎帝陵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4:25-26. [5] 炎陵县旅游局.炎陵县旅游“十一五”工作总结[B].2010. [6] 国家旅游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旅游(1978—2004)[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73. [7] 李文峰.“乡土之旅”火了炎陵旅游[N]. 湖南日报,2010-5-10(5). [8] 炎陵县旅游局.炎陵县旅游“十二五”工作构想[B].2010. [9] 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06 (5):73-76.载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建平(1963-),男,湖南南岳区人,教授,博士,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红色旅游。
莫超(1986-),男,湖南益阳市人,硕士,益阳市国家高新区谢林港镇政府干部,研究方向:红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