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中学时期,学校的图书馆只要开放,我是必去的。我不看小说,不看读科普之类的书籍,专找周总理有关的书籍和照片看。对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和照片,总是要反反复复的看。离开初中那所学校时,最让我难舍的就是图书馆。我在学校都是品学皆优的好学生,但有一个秘密,我至今还保守着。就是上了高中,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总会趁管理员不注意的时候,把一些喜欢的书页撕下来,带回宿舍,秘密转移到家里的“百宝箱”中归为己有。几个室友知道我喜欢这方面的资料,后来上了大学,都会给我带回来一些本地找不到的总理的书籍和纪念册(品)。大学里图书馆的书在放假时是可以把书借回家看的。因为怕连累同学,我自然不能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之事。我就用相机一张一张的拍下来,然后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拿去冲洗。看到总理的照片,总是感觉是在看自己亲人照片。家里人和同学好友经常被我的举动搞得一团雾水。
我收藏的部分总理书籍和物品
我平生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买周总理的书籍和画册。大学时期,只要书店里有我要的总理书籍或者在其他城市上学的同学告诉我有什么书籍,那个时候我就会开源节流,一方面我会拼命地写稿子投校报多拿稿费;另一方面,会“抠门”地节省一个月25元的生活补贴,直到攒够了钱,买到了想要的书才肯罢休。参加工作三个月,除了给父母各100元钱,共享我发工资的快乐之外,我没有浪费一分钱。因为我要买一本价格不斐的《周恩来》画册,当时还是托浙江省新华书店上班的同学预订的。第四个月,我钱攒够了,杭州来电话说画册也到了。这本画册我拿到手就把价格栏给刮了,主要是怕父母知道后伤心,因为我在他们心目中是听话和节俭的孩子。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后来几年,我在出差的城市和通过网络,购买了大量周总理的书籍和画册,还有影音资料。看着黑白照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要是我在现场,那该多好,我就可以看到一个彩色的世界了。因此,我的愿望是把周总理一些精彩的黑白照片PS成彩色的,我知道很难,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我PS出来的第一张总理彩色照片
1992年,王铁成老师主演的电影《周恩来》在县里上演,学校买了团体票。一场电影看下来,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眼泪。看完电影回来,我一个人在寝室发呆。怎么会有人演总理演得这么象啊?印象最深的是总理参加建国25周年记者招待会的那一段,跟我看过的记录片好象是一模一样的;还有就是周总理回延安视察的片段,那些群众演员真是投入,没有一点是在演戏的感觉;周总理参加贺龙元帅骨灰安放八宝山烈士公墓,进门叫“薛明啊”的那一声叫板,触动人的神经,总理在贺龙元帅遗像象无数次鞠躬,真可谓是“催泪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总理住院,弥留之际居然是蓄着长须的,这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看着让人心疼。正在我沉思的时候,一位平时游手好闲的室友一进门就来一句“我是周恩来”。我被这声音给震呆了:
怎么他都能学得这么象啊?我拔腿就往电影院跑,赶着看第二场的片尾。一边看一边学总理讲话。电影在县城里放了十天,从未逃过学的我,逃课连续看了十二场。为的就是模仿王铁成老师讲话,甚至于整部电影的台词我都能背下来。结果被学校通报批评。受不了委屈的我,选择了弃学回家。还是班主任到家里“请”我回去上学。学校领导让我模仿一下电影里周总理讲话,就因为我模仿的象,校领导破列撤消了我的通报批评。 大学时期,我多次自编自演的小品,都有模仿周总理的情节,多次荣获了学校里文艺汇演当一等奖。最好的一个小品《看电影》还受邀在学校所在地金华的各大学校巡回演出。毕业时,校长的一句话让我记了整整十五年。他说:既然你选择了公务员职业,既然你这么酷爱模仿周总理,那么你就要多学总理的为人,不要把总理的形象带到不健康的场所。我记住了,同时也践行了我的诺言。 从5岁起,我就按母亲的指点,在每年的1月8日那天,面向北京,向总理默哀鞠躬。撰此文,不为别的,只为对周总理的那份特殊感情,只为学习周总理的高尚品德,只为告诫自己努力工作!
敬爱的“总理爷爷”,我们想念您!
2011年1月9日晚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