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安阳2011年11月23日电(薛键)为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11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工党员、积极分子、学生组织员四十余人赴安阳林州,参观具有“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人工天河”美誉的红旗渠,实地了解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重新安排林县山河,毅然奔赴太行山,从山西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州而修建的水利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高4.3米、宽8米、引水25个流量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大家跟随导游详细了解了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情势之紧、决心之大、过程之艰。馆内陈列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令人惊叹而感动。“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一首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仿佛让大家眼前浮现出当年太行山上悬崖峭壁之间热火朝天、豪气冲天的修渠场面。
沿着红旗渠堤岸漫步,头顶千丈绝壁,脚下清水潺潺,在红旗渠总干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大家看到水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腰,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山中直穿而过。这条长616米、高5米、宽6.8米的 “青年洞”是当年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由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每人每天仅凭六两粮食和野菜河草充饥,以山崖当房,以石板当床,历时17个月开凿而成,可以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洞口前、山碑下,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段攻坚克难的历程,领会其蕴含的宝贵精神。
登高远眺,红旗渠宛如一条丝带盘绕在太行山峰峦丘壑之间,与“雄、险、奇、秀”的太行山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渠水如镜山似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时代不同,生活巨变,但岿然屹立的红旗渠仍然折射出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民族精神,曾经响彻历史岁月的红旗渠精神依然振奋、鼓舞着机械学院广大党员牢记时代使命,永葆先进本色,真抓实干,开拓进取。
据悉,为了增强主题教育活动效果,该院党委还将以“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时代楷模”为主题举办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图片摄影展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丰富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