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清早,祖母要两个孙子都跟她出去,好多讨点米。彭德怀说,受欺负,不去了。彭德怀回忆说:“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年过70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拄着棒子,一步一扭地走出去”,“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
1908年,彭德怀10岁,给富农刘六十家放牛。他每天割草30来斤,外加担水、推米、舂谷、插秧、扮禾,早起晚睡。头一年每天工钱5文;第二年每天10文,每月得300文,可买10多升米。冬闲季节,仍回家去卖柴、挑脚。
沉重的生活负担,并未熄灭彭德怀的求知欲望。晚上,彭德怀在桐油灯下温习读过的旧书,还看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包公案》等几部小说。书中的清官、忠臣,深深打动了他童稚的心。
1911年,彭德怀13岁,到黄债岭土煤窑做车水工。当时窑工的劳动条件极差,矿洞里潮湿、阴暗,充满臭污气味。窑工多是全身—丝不挂,在烟气弥漫的桐油灯下,一天劳动十二三小时,工钱30文。稍有不慎,就会挨打。水车是用打通的大楠竹做成,中装竹杆和皮阀,窑工手握竹杆,上抽下按,挤水外流,当地称之为“孔明车”。窑工在低矮而黑暗的坑道里运煤,用弯木作扁担,前短后长,拖煤爬行。彭德怀为了多挣钱,每天车完水后,还要去运一两次煤。干到第二年,煤矿亏本倒闭,矿主逃跑。大家白干了一年,散伙时,每人只得了4升米。
回忆这段经历,彭德怀作了酸楚的描述:“腊冬回家,两间茅屋,窗纸未糊,一空如洗,四壁凄凄然!白发老人,幼小弟弟,接过我手上提的两升米、一斤肉,满以为我还有钱可以偿债、买年货。二弟叫我一声:‘哥哥,脚冻烂了,替我缝一双袜子吧!’大弟说:‘哥哥瘦了,为什么还穿着草鞋,不穿鞋袜呢?’我说:‘走路不冷。’其实,我除从娘胎里带来的两只肉靴外,哪里还有鞋袜哪!”家里人听了他的叙说,“都泪流满面。父亲气得把拳头攥得紧紧的:‘看你又黑又瘦,简直不象个人的样子,白替这些狗东西干了!’说完,又哭了。” 村里又添了几户穷人家。彭德怀心想,世道为什么这样不平,穷人的活路在哪里?太平天国的故事、乌石峰的传说,不时萦回在他的脑际。 彭德怀的伯祖父,年轻时参加过太平军,常给大家讲太平军帮助受苦人平均田地,有饭大家吃,男女平等,女人都放了脚等等。乌石峰顶祠堂正中端坐着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易华,曾是元末义军陈友谅的参政。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易华便带领一支人马来到乌石峰,凭险据守,安营扎寨,抵抗官兵,打富济贫,保境安民。彭德怀原名彭德华,有崇拜易华之意。 1913年,彭德怀15岁,参加饥民闹粜被通缉,离家逃走。
1914年,彭德怀16岁,在洞庭湖西林围当堤工。 1916年,彭德怀18岁,到长沙投军,编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兵。1918年升任班长。与同连的黄公略、李灿等结为挚友。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
1920年,彭德怀参加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战斗,升任排长。11月底,参加湘军近10万士兵的闹饷斗争。1921年夏,参加“援鄂自治”战争,湘军败退,随六团开赴南县,代理连长。同年秋冬,为帮助贫苦农民报仇,派员秘密处决当地恶霸地主兼税务局长、堤工局长区盛钦(其兄为湖南省督军署高级参议)。事发后被捕,在押往长沙途中逃脱。
1922年初,彭德怀到广东旧友鲁广厚独立营任连长。3月,弃职回家种地。8月,改用现名彭德怀,考人湖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8月,从讲武堂毕业,回原部队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1924年4月,代理六团一营营长。
1926年夏天,广东北伐军入湘,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第一师,六团改为一团,彭德怀任一团一营营长,参加北伐战争,结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