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熄灭了65年,往日厮杀的战场也都早已旧貌换新颜。不过,在大江南北,诸多承载这段沉重历史的抗战遗迹,如今给中国带来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在北京南面约140公里处的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著名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内游客如织。如今,这处抗战遗迹既是著名景点,又是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75万人次,今年旅游旺季期间日均游客数量在5000人次左右。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介绍说,游客除欣赏纪念馆内的抗战文物外,还可以直接下地道参观,换上当年的服装,在标志性文物古槐和大钟下合影。“游客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这段历史,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珍惜现在的和平。”闫大森这样解释遗址在中国所具有的意义。
对冉庄人来说,这一遗址不仅仅具有精神意义,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遗址周边的村落小街巷内,许多村民在路边卖一种叫“抗战饼”的食物,吸引了很多游客购买,价格便宜又卫生的农家饭店更是游客用餐的首选。
类似冉庄地道战遗址这样,既是旅游景点又承担教育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共有300多处,同抗日战争直接相关的约有五分之一。
抗战遗址是中国近些年大力推进的红色旅游的典型代表。根据官方定义,红色旅游是中国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八年抗日战争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高海生认为,中国诸多抗战遗迹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条件,发展红色旅游也是对抗战遗迹精神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开发。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到今年为止要建成80个年接待规模达50万人以上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由于众多抗战遗迹分布在过去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中国政府近年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近日,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至八路军129师旧址公路全线贯通,将129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兵工厂旧址、新华日报社印刷厂等红色旅游景点连接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