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某部在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红军一渡赤水纪念碑前讲传统。(熊洪潘摄)
“ 2月18日上午8时,红一军团二师全部向太平渡前进,占领渡口。19日,红军在上下相距5华里的太平渡、九溪口各架起一座浮桥。红一军团、红九军团从太平渡、九溪口、淋滩几个渡口的浮桥上过到赤水河东岸。”
从太平渡到林滩不通公路,到二郎滩是二级路,15公里。
二郎滩位于淋滩渡上游,茅台渡下游.这一带两岸峭壁陡立,水急滩险,东岸属贵州习水县,有茅台集团习酒公司;西岸属四川古蔺县,有四川郎酒集团。两岸房屋栉比鳞次,烟雾滚滚,空气中飘逸着浓浓的酒香,是两座优美的酒城,中有一桥连接。
小吕说:“1935年2月,黔军教导师副师长侯汉佐部5个团把守在二郎滩东岸,企图阻挡中央红军东渡赤水河.2月18日傍晚,彭雪枫率领的红三军团先锋团第十三团赶到二郎滩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能装30人的3只小木船渡河,控制了东岸滩头阵地,并架起了浮桥。19日晨,红十三团和红十二团在二郎滩发起猛攻,强夺李家岗,侧击苞谷岭,占领把狮坳,俘敌500余,缴获各种枪械千数以上,为二渡赤水河创造了条件。19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从二郎滩东渡赤水河。20日,军委纵队在淋滩渡搭浮桥东渡赤水河.2月25日至28日进行了娄山关战斗,取得遵义大捷。”
“1935年3月16日至17日,中央红军在茅台渡口三渡赤水河,在达到调虎(龙云)离山(云南)战略意图之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渡赤水河:红九军团经大路核桃坝渡二郎滩;军委纵队经渔岔、石夹口、走马坝渡太平渡:一军团经石夹口渡淋滩:五军团经两河口、大村、渔沟渡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后,兼程南攻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淋滩渡口在习水县隆兴镇。我们到那里时,已经太阳偏西,上上下下的船只很多,景色优美,队员们在习水县修的林滩渡口建纪念碑前拍了许多照片。
第三渡:茅台渡口
我们采访了茅台渡口,此渡口位于国酒之乡仁怀市茅台镇。当年,红军取得遵义大捷后,蒋介石急飞重庆,亲自“督师”要与中央红军一决雌雄。3月13日,中革军委指示:“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纵队,实行机动迅速夺取与控制赤水河上游渡河点,以利作战。”同时,红军各部开始向仁怀方向转移。3月16日至17日,红军于茅台镇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境,红军佯做北渡长江姿态,敌人急调各部围堵,红军达到调虎离山的目的。
我们看到了1996年仁怀市人民政府在茅台渡口建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九个铜板鎏金主体大字,镶嵌于塔座之上,熠熠生辉。纪念塔矗立在茅台渡口朱砂堡顶。塔体总高25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迭构成。浪形柱上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整个塔体用红色花岗岩板材贴面,通体赭红。纪念塔北侧建有一道长13.5米的船形浮雕墙,四幅浮雕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英勇战斗的场景。纪念塔西侧,建一碑墙,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红军四渡赤水简介》和《建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记》。
小吕说;“2006年,茅台渡口纪念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两天对四渡赤水渡口调查采访,大家对四渡赤水战役一段历史进一步了解了。四渡赤水战役在川、滇、黔三省毗邻各县市辽阔地域进行,赤水河在这片地域中轴线上,习水县处于三省核心地带,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有三渡在习水县境内。习水县,面积3127.7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河网密布。 1935年,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以习水县为中心,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在严寒的冬天,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蒋介石指挥的40万国民党军队在迷宫一样的地形中进行的运动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由被动转向主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谱写了战争史上的绝唱。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我平生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蕴含着一种四渡赤水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 ,团结奋进”。红军四渡赤水第一、二、四渡在习水县境内。怪不得,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曾这样对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即四渡赤水做出这样的定位:“伟大领袖毛泽东,得意之笔在习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