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板前,张卓亚追忆父亲李兆麟将军。
“哎,那是我的父亲。”“哦,这就是我的二伯。”……
昨天上午,在沈阳军区后勤史馆举办的《中华抗日英烈展》,迎来了20位特殊观众。他们中,有刚刚给父亲过完百年诞辰的李兆麟将军之女张卓亚,还有杨松将军族孙吴隆繁、张甲洲将军之子张佳田、李范五将军之女李黎力、李延禄将军孙女李戈、祁致中将军侄子祁万民、王效明将军之子王民、彭施鲁将军之子彭越关等。
这是抗联英烈后人的一次大聚会。
65岁的张卓亚出生在苏联,“苏联部队的女军医为我起了 ‘卓亚’的名字。父亲牺牲时,我只有一岁零两个月,那个在母亲怀里带着黑纱的小女孩就是我。 ”指着刚刚出版的《李兆麟传》中的一张照片,张卓亚眼圈红了。
李兆麟于1942年曾写下一份3700字的履历。张卓亚能够一口气将这份履历从头背到尾。“再读它,从中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是怎样从一个稚嫩的革命者,成为一个坚强的抗联领导人;也深切地感受到抗联怎样严格地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浴血抗日的革命精神。”通过这份履历,张卓亚试图解读父亲的一生,她说,这是与父亲的心灵对话。
张卓亚告诉记者,李兆麟的被害地是哈尔滨道里区水道街9号,一个三层的老建筑。老建筑被拆除时,当地很多群众特意到现场捡砖瓦留作纪念,可见父亲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重量。当地一位记者曾捡到一个楼梯扶手,他在采访张卓亚时表示可以送给她,张卓亚说,东西放在谁的手上都一样,因为李兆麟是人民的儿子,她感激人民没有忘记自己的父亲。
3年前,张卓亚在新浪网上开了“卓亚的博客”。 “我母亲临终前曾说,她把历史留给了我,我知道这是留给我一份责任。我为抗联写博客,就是要把历史永远传承下去。” 面对祁致中烈士的展板,52岁的祁万民和42岁的祁春仓双双跪下,泪水顺着两位硬汉的面颊流下。
祁致中是山东曹县常乐集乡祁庄人,闯关东到黑龙江的金矿当工人,1933年6月组织矿工打死7名驻矿日军,夺取武器,成立东北山林义勇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曾屡次重创日军,有“祁老虎”美誉。
祁万民是祁致中的侄子。他说,祁致中原名叫祁宝堂,参加革命后就与家中少有联系,改了名字,可能是怕一旦发生不测连累了家人。多少年来,家里人只知道祁致中参加了革命,但生死不明。祁致中的3个兄弟都在山东老家务农,尽管信息不畅,但他们一直在四处打听。后来,他的3个兄弟相继故去了,侄子们又接着寻找。直到2005年在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帮助下,才最终得知祁致中的情况。遗憾的是,祁致中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他的后人们只能面对画像缅怀英烈前辈。
在参观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了著名电影演员杨在葆。攀谈得知,他曾在电影中扮演过抗日将军的角色,对抗日英雄有着特殊的感情。听说抗联英烈的后人来沈阳聚会,他特意从北京赶来。这位76岁的老人说,如果他也是一个“追星族”,那么他追的“星”就是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
57岁的吴隆繁是抗日英雄杨松的侄孙,他从河南信阳市赶来参加聚会。他用相机将一张张展板都拍了下来,说回去后要讲给身边的人,让历史保留在更多人的心中。
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介绍说,《中华抗日英烈展》展出1个多月来,已接待数千观众。“邀请抗联英烈的后人前来观瞻,就是要告诉他们,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英雄前辈,革命先烈的英名将永垂史册。”他表示,这个展览会长期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