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杨淑梅(中)、贾兰勋(左)、于云德(右)三位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刘少奇纪念馆前阅读《在少奇身边的日子》。贺文兵 摄
1960年,刘少奇与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合影。邱晓峰 翻拍
当年作为保育员的杨淑梅(左一)与两位同事在刘少奇家外合影。邱晓峰 翻拍
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一把旧藤椅、一对沙发就是最好的摆设;他总说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
他们曾是刘少奇身边的警卫员、家庭保育员,在那个年代,他们与刘少奇朝夕相处。在他们的眼中,生活中的刘少奇是怎样一个人?昨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12周年纪念日,在宁乡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杨淑梅、贾兰勋、于云德三位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聆听这三位老人讲述他们当年在少奇身边工作的故事。
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
今年已是77岁高龄的杨淑梅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年,她才19岁。1951年,中央军委去山东招干,杨淑梅有幸入选,在中央军委保育院学习了8个月保育知识后,她被分配到了少奇同志家里。
“我做梦也没想到,刚从山东农村来到北京,就调到了中南海工作,更没想到会调到少奇同志身边,我感到十分光荣。”1952年6月的一天,杨淑梅第一次见到了刘少奇和王光美。第一次见到这么高职务的国家领导人,杨淑梅十分拘谨,可少奇同志第一声招呼让她感到格外亲切:“杨淑梅同志,欢迎你来我家工作。”杨淑梅激动地叫了声“首长”,刘少奇听了严肃地说:“不要称首长,要叫同志,我们都是同志,只是分工不同。”说完,少奇同志微笑着和杨淑梅告别,嘱咐她有什么困难只管说。
“少奇同志很清贫,生活非常简朴。”杨淑梅回忆说,刘少奇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他总说:“穿衣服也不能脱离群众,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平时在家里,刘少奇和王光美总是穿布衣服和布鞋子,穿得和工作人员一样。“王光美总是穿一身蓝色咔叽布衣服,洗得都褪了色。”每当工作人员穿一件新潮衣服,少奇同志都会好奇地看看,笑笑说:“啊,你的衣服比我的高级呀!”
“在少奇同志身边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心里只有工作。”1953年夏天,天气特别热,那时候没有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卫士们只能弄点冰块放在刘少奇的办公桌下;很多时候,少奇同志都是一忙几天门都没有出。
说起“难忘的春耦斋舞会”,杨淑梅对这段记忆印象深刻。上世纪50年代,中央办公厅经常在星期六晚上在中南海的春耦斋举办舞会、放电影,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有时会去那里跳舞。杨淑梅开始只敢站在舞场外看热闹,后来敢与男同志跳舞,最后杨淑梅还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请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和少奇同志跳舞!杨淑梅的第一个舞伴是朱老总,看到几位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和蔼可亲,杨淑梅还大胆地邀请了毛主席、周总理和少奇同志跳舞。
到外地视察工作,从不游山玩水
满头银发的贾兰勋老人在刘少奇纪念馆的少奇同志雕像前久久伫立,当年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在老人的眼前。老人今年71岁,在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曾是刘少奇的卫士,陪伴了刘少奇近8年时间。而当时,他与卫士于云德两人就是刘少奇身边形影不离的“伙伴”。
“开始我不习惯听少奇同志的湖南话,可时间长了,也就能听清楚了。”回忆起少奇同志,贾兰勋说起一个笑话:有一天主席要喝绿豆粥,他硬是听成了“路头粥”,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道他要吃什么。他说,少奇同志爱好看电影、看球,可就连这点爱好他也没时间去“爱”。有时候工作起来,他要求谁也不许打扰,吃晚饭有时候到了晚上八、九点,甚至十点。刘少奇喜欢散步,每天坚持半个多小时,带着文件回到卧室都是晚上十一、二点了,每天都是伴着文件迷迷糊糊地睡着的。
当年同是少奇同志卫士的于云德老人回忆说,由于长期的战争和革命工作,刘少奇先后患了胃病、肺结核、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尽管如此,他仍是挤不出太多的时间来休息,除了工作,就是学习,除了按照中央办公厅的通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参加极少数的文化节目审查活动外,他个人几乎没有看过电影和戏剧。每次到外地视察工作,从不游山玩水。于云德说,他曾跟随刘少奇去过上海,却连大上海的模样都没看到;去过杭州住在西湖旁边的西冷饭店,却连西湖都没去转转。每到一个地方,就是忙于开会、视察、调查研究,根本没有时间游山玩水。
理发钱都从自己工资里扣除
“他规定孩子一律不许坐他的公车,子女上下学都是骑自行车。”说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贾兰勋、于云德连口称赞刘少奇同志是个较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