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万家、周家、张家,这几个家族作为府州县的父母官,他们相互结亲,相互帮衬,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清同光年间共同掌控管理着淮安一方的财政民生。
周家子弟作为郑仁寿的外甥们,也得到了格外的关照。周恩来的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四伯父、五伯父、六伯父都先后进入漕运总督府担任了幕僚。以后,郑仁寿又利用自己强大的社会关系网,帮助外甥们走出淮安,走入更高层的政治圈子中去。在郑仁寿的引荐下,周恩来的二伯父周龢鼐作为幕僚跟随离任的漕运总督陈夔龙前往河南、四川、湖北等地,1909年,陈夔龙就任直隶总督,周龢鼐亦随他前往保定,并升任定州知州,直至清朝灭亡。
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于1908年初接替其舅父郑仁寿担任漕运总督府总文案。不久,漕运总督一职改称江淮巡抚暨江北提督。军机大臣袁世凯派他的北洋亲信王士珍去淮安接任此职。据说王士珍临行前,袁世凯特地嘱咐他,到淮安后一定要先去拜访郑仁寿老先生。袁世凯对郑仁寿的印象来自他的另一个亲信,即刚刚接替他就任直隶总督的杨士骧。郑仁寿之孙郑约之曾告诉笔者:“杨士骧的祖父杨殿邦曾任漕运总督,因家淮安。父则科名不利,未发迹。在漕署挂文案名,郑仁寿一直安排在任。杨感激郑,虽年纪比郑大,但要求子弟仍称郑为老伯。”后来,郑仁寿两次去广州给李瀚章和李鸿章做幕僚就是杨士骧推荐的。郑约之告诉笔者,他家一直存留着义和团事件时,祖父为李鸿章起草的与朝廷和各地总督往来电报的底稿。直至1948年他和哥哥举家迁往扬州时,才将这些文稿全部烧掉。
王士珍来到淮安不久,便保荐郑仁寿的外甥周嵩尧前往北京参加殿试,考官是袁世凯的又一个好友、南开学校创办人、时任学部尚书的严修。周嵩尧通过殿试后,被分派到邮传部任郎中,掌路政司。其间,他曾去看望少年时代的好友,今日总督大人杨士骧。在杨家周嵩尧第一次见到了袁世凯。杨士骧向袁世凯介绍周嵩尧说:“这是郑仁寿的外甥。”袁世凯记住了这个年轻人。1909年杨士骧去世,周嵩尧前往天津吊唁,前来接替杨士骧直隶总督一职的正是周嵩尧的二哥周龢鼐的“老板”陈夔龙。
陈夔龙、杨士骧与袁世凯的另一位挚友、军机大臣(后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皆为1886年同科进士,据说还有严修。
清王朝覆灭,民国初建,周嵩尧被他的好友、江西督军李纯请到南昌协理政务。李纯也是北洋军人,袁世凯的老部下。周嵩尧在跟随李纯去北京大总统府述职时,又一次遇见了袁世凯,于是被袁世凯留下,在总统府办事处做秘书,协助审理制定新的法规章程。直至1915年,他因不满袁世凯筹划称帝一事而辞职回到了江苏。 与此同时,周家还有一个亲戚在袁世凯手下任职。他就是周恩来的三伯母钱馥兰的哥哥钱能训。钱时任袁世凯政府的内务部长、国会议员,后署平政院院长。周恩来应称他为舅舅。周恩来的三伯父周济渠在钱能训的关照下,先铁岭后天津,仕途一路顺利。袁世凯死后,钱能训又先后两次担任王士珍和段祺瑞内阁的内务总长,并两次兼代国务总理。1918年钱能训就任内阁总理。
至于周恩来自己的家庭,父亲收入微薄,胞伯周贻赓工资也不高,但他们依然想尽办法培养周恩来,帮助他考入了南开学校,后留学日本。1919年,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回国,考入了南开大学。这是周家第三代子弟中的一颗明亮的政治新星。他有着深刻成熟的思想和超群的才干,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善于团结各方人士的魅力,南开的人都一致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周家的父辈们也向他投去了赞许和期待的目光。以父辈们在政治高层中早已奠定的深厚的人脉基础,以他的舅父钱能训正是当朝总理大臣,若要步入仕途,周恩来的前途必不可限量。就连南开的校董严修也已经通过朋友前往周家,向周恩来的四伯父请来了周氏家谱,有心要招他做女婿了。(《严修年谱》)
然而周恩来并不想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走父辈的老路。民国虽然成立,中国却仍受制于列强,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广大的农民、工人、士兵仍极度贫穷,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20世纪20年代初的青年才俊周恩来受到了苏联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的理想是打倒列强,打到军阀,联合广大的农民、工人、士兵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让工人、农民、士兵都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这场改天换地的大革命中,家境早已破落的周恩来并不属于被革命的对象,但周恩来知道,他永远是封建的周氏大家族中的一员。在他的眼中,作为一百多年绍兴师爷的周家始终是封建官僚阶层中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豪不留情的批判和革命。周恩来终其一生都在批判自己的封建家庭。1958年周嵩尧的孙子周华章结婚时,面对贫农出身的侄媳妇侯云珍,周恩来又一次严肃认真的坦承并且批判了封建的周家,表现出他彻底的革命精神。
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于建国初来到北京投靠侄子,在周恩来的细心照顾下度过了幸福的晚年。1972年夏天,钱能训的孙子钱家其作为美籍中国学者访问团来到中国参观访问,周恩来总理接见了访问成员。其间,他对钱家其说:“咱们家出了两个总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封建的体制,而决不是针对着个人。
这就是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的代表人物周恩来的革命本质和高度。
2010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