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二伯父周龢鼐多年在清末最后一任直隶总督陈夔龙手下做师爷,后升任直隶定州知州,正五品。民国初在江苏督军李纯处任秘书处主任。
周恩来的三伯父周济渠清末任铁岭税捐局局长。
周恩来的四伯父(胞伯)周贻赓民国初任吉林省财政厅科长。
周恩来的五伯父周贻鼎生前任聘情况不详,后去世于天津。
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清末曾任邮传部郎中,正五品。民国初年在袁世凯的总统府办事处做秘书!
而周恩来的生父周劭纲大排行七,生前只是一名小职员,生活清贫。周恩来曾对侄儿周秉钧说过:“你爷爷人很老实,他一生的工资没有超过20元。”
与周恩来的祖父辈同样,他的父辈中最高的官职也是正五品。另外,二伯父周龢鼐和六伯父周嵩尧曾各买地几百亩。
从以上两份史料看,周家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官僚、大地主”。
那么,为什么周恩来却要说周家是“大官僚、大地主”呢?笔者认为,周恩来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所说的“周家”并不单指从他的祖父辈到他这一辈,即五服之内这一大房族的周家,而是包括了周氏家族与其外戚组成的地方政治势力,甚至还囊括了周氏家族所依赖与服务的那个封建官僚阶层。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史实:
周恩来的二祖父周昂骏曾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先后担任江苏江都、仪征、如皋等县知县,并深得两江总督沈葆桢的赏识与推荐,称他“有守才,堪大用”“交军机处存证”(周嵩尧《周氏渊源考》)。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在其二哥周昂骏的引荐下,也从浙江来到苏北,并从淮安府的刑名师爷升任安东、阜宁、桃源几个县的知县。周氏兄弟由此在淮安一带扎下了根。以后,周家人通过联姻,又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周昂骏的妻子郑氏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郑仁寿,在家族中的辈份,周恩来应称他为“舅公”。这个舅公一生没有做官,但是从清同治年间起,他却一直受聘为漕运总督的总文案,时间长达40年,成为历届漕运总督所器重和倚仗的高级幕僚。两位两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北提督王士珍等朝中重臣,都曾聘他到府中坐馆,共商国事,尊敬有加。
除了周家,郑仁寿还有一个亲家是淮安知府张筱云,而他的另一个亲家则是万青选。万家几代人在苏北担任治水官员,据说由于治水经验丰富,每逢水灾来袭,老百姓都会前往万府讨教治水的办法。万青选本人也在苏北一带担任过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知县,淮安知府、徐州运河同知等职,历官长达30年。万家在淮阴有99间房屋,上千亩土地,是个极有威望和权势的大家族。万青选和周攀龙也结了亲家,他的外孙就是周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