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不打明星牌,不走“私密化”名人的演绎路线,却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荧屏,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一掬感动之泪,其成功的经验颇值得探究。一部作品赢得人们认可,往往是电视剧作为综合艺术的多个创作环节的优势组合,《毛岸英》也不例外。该剧剧本扎实、深厚,影像、节奏把握等都有上乘表现,特别是主演较好地捕捉了传主毛岸英的精神气质。诸多因素都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限于篇幅,在此主要从编剧角度分析该剧对人物传记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所提供的经验启示。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的一生和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他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但却多姿多态。幼年时母亲杨开慧烈士的牺牲、少年时在上海的流浪儿生活、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的经历、青年时代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投身土改运动、献身抗美援朝的民族解放事业直到最后的牺牲。毛岸英的独特身世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优秀青年为理想而献身的代表,他的一生是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的革命奋斗史。应该说这恰是毛岸英人格气质的精髓所在,不紧紧扣住传主的这一特点展开叙事,就无法如实、全面地去表现人物。由此全剧的立意须高就成为题中必有之义,这种“高”决不是刻意拔高,而是尊重革命史及其人物的精神原貌所必然持有的求实态度。同时,表现人物的生命轨迹又不可让人物悬浮在这些“大”的历史事件和时代符号之中,传主不能居“高”不下,缺少“地气”和人情。这就要求创作者须从人物的身世、经历、命运的细微之处、生动之处去展示他的成长历程,并借此展现他生命的热度与亮色。这种“高”与“低”、“大”与“小”的和谐统一恰恰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法。
剧中,少年岸英岸青在上海的流浪儿生活令人辛酸,哥哥永福(即岸英)小小年纪却分外懂事,不怕吃苦受累,时时护佑着弟弟岸青,他早慧懂事、吃苦耐劳,有爱心、嫉恶如仇……岸英和岸青的兄弟情在全剧中被细致展现,在苏联学习时兄弟俩仍然如影随形,岸青痴迷下棋耽误学习被哥哥批评等细节都表现得入情入理、生动有趣。岸英性格上的率真朴直、坚持真理在土改运动中、在朝鲜战场上都有着逼真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可爱可敬的领袖之子。同时,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父子情、岸英和思齐的夫妻情在全剧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岸英牺牲后,对毛泽东痛苦的表现以及他对思齐深沉的父爱和保护都感人至深。由此全剧构织出表现毛岸英的多个层次、多种角度与多样风采,传主毛岸英也就从一个领袖之子逐渐锤炼升华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之子、人民之子。
《毛岸英》的成功经验给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特别是以人物为核心的传记类创作带来丰富的启示。首先,在对历史人物精神内涵的把握上,需要艺术地还原真实的历史环境,处理好革命历史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特定时代氛围和斗争环境的真实再现与准确把握是塑造英雄精神气质的重要背景及叙事元素。如《毛岸英》中围绕主人公的生活历程,即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统治下的湖南斗争生活、大上海繁华下的贫穷和苦难、三四十年代作为世界革命圣地的苏联那激荡人心、青春浪漫的时代氛围以及朝鲜战场的激烈昂扬、战火纷飞……正是在真诚接近、艺术还原曾经的时代环境的努力中,人物的生命历程、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才得以恰当地展现,人物在环境中所受的历练也被凸显出来。
在把握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上,人物传记类电视剧对真实性要求更高、更细,革命历史距今较近,很多老革命老战友都健在,人物塑造及真实性首先要经得起他们的审视,大的历史事件、叙事关结固然无法虚构,即使是细节虚构也不能完全地“小事不拘”,比如随意地编造生活细节或人物习惯等,而需要在符合“人”情、“物”理的前提下,尊重传主亲人、战友的情感和记忆。因此,“戴着镣铐跳舞”的一般艺术规律也就变得更为严格细致了。这也使得人物传记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面对着更高更难的艺术挑战。越是这样,创作者越是要坚守应有的精神向度,不可让历史去俯就当下社会的好奇心乃至低级趣味,这样只能歪曲和矮化原本崇高的英雄。曾几何时,靠挖名人隐私、歪曲或夸大名人私人情感来迎合市场的创作歪风一度流行,似乎不如此就无法“抓”人,不如此就无法表现人性。
其次,传记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需要处理好传主与周围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塑造既是在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冲突中得以实现,同时更要在人物关系及人物命运中得以一一展现,否则就无法恰当地传达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心理基础。因此,主人公身边的人物群像对传主形象的塑造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毛岸英》中对毛泽东的塑造,并没有像《延安颂》那样细致地展示领袖的全貌及魅力,该剧只是紧紧围绕父子情来表现毛泽东对儿子胸襟气度及理想追求的影响,人物仍然是亲切生动的,尽管人物造型及表演上略有不足。
再次,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需要把握好主要人物形象与当下时代语境之间的对话关系,它要求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传达出创作者富于精神超越性的艺术理念,寻找到与当代观众发生审美共鸣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表现历史的同时也潜隐着对当下的思考。历史与当下的对接,固然需要通过平易亲切的人性情感魅力征服观众,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物的精神向度和理想追求成为观照世俗当下的一盏心灯,让高尚情怀、献身精神成为对当下功利主义的一种启示和净化,透过领袖之子短暂生命刻下的真诚生命足迹,人们会自然地反思当下某些权欲泛滥、缺乏自律的时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