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资源并不等于就能实现发展,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才能实现规模发展,共同富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3省7市通过积极衔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的39%,煤层气资源占全国16.4%,石油可采资源占全国6.7%,天然气可采资源占全国10.5%,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受自然、区位、基础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经济总量小,人民生活水平低。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庆阳市打出革命老区牌,高呼对革命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老区优先”的口号,率先倡议3省7市联手创建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并于2008年7月成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了示范区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通过了示范区建议、合作方案、联席会议制度等。庆阳在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汇报争取的基础上,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7次进京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汇报衔接,向张全景等老领导作专题汇报,并联合七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强烈呼吁,邀请新华社区域发展专家深入7市调研,以《国内动态清样》手抄呈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市财政先后安排40多万元宣传经费,经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大公报》和新华网等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通过主动争取,加上“区域合作、老区建设”的亮点,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等先后对陕甘宁老区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目前,在总结示范区创建工作经验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已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好革命老区的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突出问题,依托能源、矿产、红色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老区发展之路正在铺就。 (四)整合资源、创新宣传载体是老区发展的便捷通道 华山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解放军八勇士智取华山的历史文化、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小说文化、《宝连灯》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华山名人遗笔等在华山上下,都通过雕塑、刻字、建筑、绘画等载体体现出来,体现了文化、旅游联姻的巨大魅力,使华山旅游增色不少;华清池将唐皇贵妃的宫殿生活文化与“西安事变”蒋介石起居室原状及张学良捉蒋等历史文化相结合,再一次让人体味到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媒力;延安红色旅游将遗迹遗址与党在延安的历史文化相结合,通过图片、文物展出、绘画、雕像、文字阐述、声像、专业解说员的解说等,将历史名城的魅力一一展现,吸引游客的眼球,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志丹县宾馆每个房间的书桌上,摆放着《投资志丹》、《志丹招商项目》,使入住旅客能从中了解志丹县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及各类投资项目概况;在陕西勉县高速公路沿线的山体护坡上绘画着的孔明木牛流马等相关历史人物和故事,让从此地经过的无数陌生的过客了解该县的文化历史,瞬间产生好感并留下深刻印象;鱼庄墙壁贴上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的历史画面和文字使栈道钱庄魅力倍增。这一路上的所见,使我们感觉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名胜古迹如果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仅仅是个别专家、学者的腹中物,就不会让大众晓,不会引起各界的关注,更无法转化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我县老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陕甘宁革命老区省、市、县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工作值得我县学习借鉴,县老促会通过学经验,找差距;学精神,找不足;学特色,找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大力弘扬“芦山精神”,为芦山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热爱家乡,负重自强,奋勇争先,昂扬向上”的新世纪芦山精神,是芦山县委、县政府面临90年代末县石材产业衰败,县域经济滑入低谷,芦山县党员干部群众缺失信心,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逐步总结提炼并于2002年底提出的。新世纪芦山精神涵盖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也是红军精神在芦山的延续和深化,她和“苦干实干,加快重建,追赶跨越”的芦山灾后重建精神一脉相承,是全县干部群众面临发展的重重困难需要攻坚破难的一种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是芦山县奋进跨越、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近年来的灾后重建,芦山县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是芦山县基础薄、条件差、困难多仍是目前最大的县情,所以芦山人更需要弘扬新世纪芦山精神,以实现更大的跨越、更大的发展。要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不断传承和强化新世纪芦山精神,使之就像延安精神一样深入人心,体现在每一个延安人的一言一行、一生一世上,就需要:一是各级组织坚持每年一至二次的县(机关、乡、村)情形势报告会,让全县党员干部时刻知道我们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需要怎么发扬新世纪芦山精神,攻什么坚破什么难,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二是充分发挥各类文艺表演队的作用,始终将新世纪芦山精神贯穿于种类节目排演中,以文艺宣传芦山精神。三是通过电视台长期宣传或在公共场所或会议室等显眼处制作固定标语,使新世纪芦山精神不断深入人心,警醒每一名芦山人,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持久的文化理念。 (二)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打“老区牌”实施红色招商 延安等革命老区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地方经济的发展只能在依靠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打好“老区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主动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经济,然后反哺农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央三令五申要加快老区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老区县的认定,中央将有相关政策和项目出台,各界也将会对老区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建议:一是开展可用资源的调查研究。结合“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政协、人大、老促会、老协、科协等调研部门的作用,同时依靠种类专家或科学机构,对全县各类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经济实力、文化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全面摸排,就有什么可用资源、怎样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课题调研规划,并形成总报告和各类子报告初稿及各类开发项目简介。二是召开老区建设研讨会。邀请各类专家、老领导、老红军、老干部召开老区发展研讨会或老区联片发展联席会,共同大计,形成芦山老区或与周边片区联片发展近期规划和五年规划及宣传手册或画册,并邀请各类媒体宣传报道,营造氛围。三是实施红色招商争取各方政策项目支持。出台各类优惠政策,由县委、政府领导牵头,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参与,采取“一手举项目规划、一手举老区牌”,通过宾馆式宣传、招开项目工作研讨会、走出去招商、走上去争取政策等方式,与周边老区联手共进,联片开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类客商对革命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老区优先”,以实施各类规划项目,迎头追赶,实现芦山的科学发展。 (三)整合资源创造可视文化,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芦山县是革命老区县,红军在芦山留下了丰富的红军文化和革命遗址遗迹,可是芦山县和延安等革命老区的最大区别是,走进延安时随时随处都能看见这些红色文化,高速公路边“梦里几回回延安”的大幅标语、四处林立的红军纪念馆、富有表现力的遗址景点、宾馆的宣传手册和图画等,随时提醒到老区的人:“这是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老区”。而走进芦山,没有专人介绍,可能很难看出这是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红军北上筹粮、红四方面军南下北上的转折地和指挥中心,是第一届四川省委所在地,是当年芦山人民拥军护党的地方。近年来,芦山县委、县政府在飞仙关沿路建筑风格上、红心果摊上、宣传栏上注重了汉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宣传,有一些可视性的宣传,但对红色文化的可视性宣传还缺乏力度,对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进而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优势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我们建议应学习和借鉴延安、西安等地的成功经验,挖掘和整合汉文化(包括姜维文化、汉代文物)、民俗文化、红军文化、马牛山茶文化等,通过制作印发宣传手册或画册,利用宾馆或饭馆、高速公路或公路沿线崖壁等宣传载体绘制宣传画,结合大川风景区、茶马古道等景点打造革命遗址或汉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点,营造老区氛围,丰富旅游内涵,通过红色旅游、汉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助推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