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重新修建的30万遇难者纪念墙。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重新修建的、刻有遇难者姓名的“哭墙”。
南京江东门,一位市民在观看已建成的被誉为“和平之舟”的新馆船形英姿。
11月21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新馆内,已建成的主题雕塑“冤魂呐喊”。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为悼念遇难同胞,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纪念馆。
新馆外这座高达数米的“家破人亡”巨雕让人有震憾的感觉。
新馆外雕塑家吴为山的雕塑造型极为生动。该雕塑名为《我可怜的妻》
2007年12月4日,江苏南京,新馆外的浮雕生动、凝重。
200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将竣工。届时,比原馆扩大近3倍、占地100多亩的纪念馆将正式对外开放。
无论是震撼人心的雕塑,还是极具匠心的展览馆空间布局,江东门纪念馆新馆透露出沉着的悲怆,无言的肃穆。纪念馆西侧的警钟虽然未曾鸣响,但冥冥之中的累累白骨,仿佛在耳畔呜咽低述。记者站立于布满石子的悼念广场上,被纪念馆新馆雕塑、立面、空间布局所营造的氛围震撼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者了解到,江东门纪念馆新馆将在12月13日中午12点免费开放,12点之前,新馆将封闭举行悼念仪式及竣工仪式。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开馆当天预计参观人数很多,当日将控制人数,分批放入参观人群。
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外观(记者王扬摄)
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悬挂的钟
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新馆”近日“揭开盖头”,新馆在建筑设计和陈列形式上融入高科技,可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等世界一流的二战纪念馆相媲美。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探秘
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馆。新扩建工程于2005年12月13日奠基。扩建后总占地111亩,是原馆的3倍多,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其中展馆陈列区9000平方米,新馆纪念性雕塑、浮雕等1700平方米。新馆陈列使用照片3500余幅、文物3300余件、影视片130多部,复原场景13处,沙盘1处。在充分阐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和平发展的相关内容。
12月13日,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仪式以及纪念馆扩建竣工仪式将在新馆举行。仪式结束后,纪念馆向市民正式免费开放。
【建筑】
昨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建筑学博士刘宇波,受该院院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担纲者何镜堂之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刘本人也是纪念馆的设计者之一,结合已竣工的新馆,刘博士介绍了其背后的故事。
纪念馆入口 冤魂呐喊感受“生死”
记者在纪念馆新馆现场看见,纪念馆的入口处是一个集会广场,总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广场由“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灾难之墙、主席台水池、十字架和警示钟等组成,广场重大活动时可容万人集会。
“冤魂的呐喊”由一个大而倾斜和一个小而低矮的铜质雕塑组成,立于广场入口;灾难之墙、主席台水池墙面、地面及警示钟柱体均采用黑色镜面花岗岩敷贴;灾难之墙刻写十三国文字作为背景墙;十字架、警示钟分立主席台两侧,原集会广场的“残破城门”及卧地雕塑仍保持原状。
刘宇波介绍,纪念广场位于新馆与原有纪念馆之间,是进入整个纪念馆区所经的第一个空间。他提醒记者注意广场上铺装的砂石——最普通的建筑材料级配碎石。旧馆庭院采用白色的鹅卵石铺装,寓意累累白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是一种景观铺装,上面不能行走,而新馆广场必须满足大量人群集会的要求,所以采用了粒径更小,颜色更深的级配碎石铺装,人走在其上,沙石发出“沙沙”的声响,犹如冤魂的低声控诉。无生命特质的广场铺装,配合周边肃穆的环境,令人直观感受“生与死”的主题。
纪念馆新展馆 酷似一把“折断”军刀
进入广场之后,左手边便是新展馆。新馆主门厅采用黑色镜面花岗岩外饰面和暗色夹胶玻璃幕墙、门等,建筑总面积15900多平方米,呈刀尖状,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米,上下共三层,其中地面一层,地下二层。
新馆建设时挖掘出的遇难者“遗骸”复位在负二层原位展出,四周用围墙封闭,其上部顶层屋面留有天窗,适时有一缕阳光直照“遗骸”,象征遇难七十年的冤魂“重见天日”,得以昭雪、安眠。仅此一点,不难看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新馆主体部分为何要设在地下?刘宇波解释道,新馆建筑面积约为老馆的六到七倍,为避免新建部分体量过大,对原有纪念馆产生压迫感,他们采用了“体量消隐”的办法,将新建部分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屋顶为倾斜的纪念广场。内部空间运用倾斜的墙体、缓坡的地面、穿插的桥等,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压抑空间。
新馆的立面简洁大气,南立面长度达180米以上,东端配以“家破人亡”的主题雕塑,以大尺度和特殊的形式给人带来震撼的心理感觉。外墙采用干挂石材,石材纹理和单元尺寸变化多端,给人以沧桑感。刘介绍,从外形上看,新馆整个建筑如同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造型简洁、有力,恰似一把掩埋在大地中的折断的军刀。“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将其“折断”用隐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万人坑”遗址 漂浮烛光寄托绵绵哀思
参观新馆之后,观者接下来看到的另外一个主题场所是“万人坑”遗址。记者了解到,“万人坑”遗址改造是纪念馆扩建工程中的重点之一。两年的时间里,建筑者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