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根据地
遭受如此大的挫折,刘志丹与战友们又重新干起来。
1933年11月,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的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刘志丹的建议,总结以前的斗争经验,讨论部队建制,根据地的建设和行动方针。会议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成立42师。42师下辖3团和骑兵团。
会议决定成立三路游击队
第一路:以安定为中心。 第二路:以南梁为中心。以庆阳、保安、合水游击队为基础。 第三路:以照金为中心。以照金游击队为基础。
这个“狡兔三窟”的方针,使根据地之间互为照应。
会后,刘志丹、王泰吉率42师,分兵两路,扫荡周围的反动民团,为南梁根据地打下初步基础。建立了农会,组织起1000多人的赤卫队。
总计从1933年冬到1935年春,在刘志丹的正确领导下,26军主力和游击队配合作战,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3000余人,解放了陕甘边区十多个县,拔掉敌人成百个据点,建立了十几个游击队,进行了土地分配,先后建立了11个县的苏维埃政权。
1934年9月19日,成立了42师第一团,团长陈国栋、政委张仲良。下辖两个连。
1934年10月10日,成立了42师第二团,团长刘景范、政委胡彦英。下辖3个连。
郭宝珊的军队来到陕甘边,成立义勇军。
至此42师一共有5个团的建制。
1934年11月在南梁荔园堡开大会,正式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刘志丹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刘志丹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战略方针,使根据地不断的巩固和扩大。
在陕甘边边区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这些政策保证了边区的巩固、扩大和发展。
土地政策:
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
陕甘边区在合水、庆阳、保安、安塞、甘泉等部分巩固地区分了土地,办法是:对地主废除债权,没收土地、财产和生产工具,分给无地的农民和贫苦农民,同时还给地主留少量的土地、农具,要他们自己生产,维持生活。对富农,只没收他们的封建剥削部分。这样做是为了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击地主,对革命有利。
粮食政策:
当时没有征粮任务。没收地富的土地,粮食和羊,除按政策分配给群众外,剩余则作为红军和游击队的公田、公粮、公羊,保存在村子里,以备食用,为此在中心村设立了“红军公田”和“红军公粮站”,红军走到那里都有吃的,不增加群众负担,军民关系犹如鱼水。
恢复集市贸易: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恢复了集市贸易,每隔三天一集,逢集有卖布匹、棉花,山货、草药,还有卖余粮的。集市贸易起到促进了边区商品流通和活跃经济的作用。
同时,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设法和白区商人建立贸易关系,以物换物;并且通过在西安的地下党购买物资;大力发展边区生产,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