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智给妻子魏敏的信。(影印件由省档案馆提供)
肖永智烈士(资料片)
在省档案馆馆藏的众多珍贵史料中,肖永智烈士在冀南抗日时写给妻子魏敏的两封家书显得格外特别。虽然纸张已经变得很薄脆,字迹也已经不很清晰,但捧读它们时依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感人情怀。
肖永智191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原湖北省黄安县)一个农民家庭,14岁参加革命,17岁任红四方面军团政委。抗战爆发后,肖永智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委、新八旅政委等。仗打得漂亮,党的政策执行得好,一二九师首长称赞其“军政双优”。在冀南火热的斗争岁月中,肖永智结识了在妇救会工作的河北姑娘魏敏,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这两封家书原由肖永智夫人魏敏保存,家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我们可以窥见硬汉心中最柔软的一面。
“魏敏同志:好久不通信了,在这么寂寞病室中的我是多么想知道些你的消息呵!”信件开篇直白地表达了自己伤病之中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说明了自身所处的环境。
1943年10月,在敌后环境愈加残酷的形势下,党中央决定抽调大批干部到延安学习,时任冀南第七地委书记兼冀南第七军分区政治委员的肖永智也在抽调之列,但他坚持要打完一场硬仗再去。
肖永智半生披甲执戈,伤病成家常便饭。但毕竟是血肉之躯,这回的伤病来势凶猛。“又是四日未眠……每天夜里总是鸡鸣三通以后还可以听见我的呻吟的声音。”
他以超凡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病痛,并已做好了“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准备。“恨我自己无能,不但没有关夫子刮骨疗毒的精神,连八路军战士受伤不叫的精神也还不够……一个真正革命的战士,如果他没有‘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崇高牺牲精神,也孰不能为一个好的战士,因为革命绝不是快意高谈,而是伟大艰苦的实际行动……”字里行间让人看到了这位钢铁战士的铮铮铁骨。
紧接着,肖永智话锋一转,“敏,我不知道为何这么不理智,即便是在伤口十分痛苦中脑子内也有个你,想你绝不会这么不理智吧。”其铁骨柔情的一面跃然纸上。
病痛中的这封信写好了,本想得到妻子的安慰,但肖永智犹豫再三,默默把信收了起来,没有寄给妻子。过了一段时间,他偶然看到了自己之前写的这封信,再寄出的时候,信的最后加上了这样一段话:“在极端病苦中写了这封信,当时唯恐再一次使爱我者为之惊惧和不安,故未敢寄出,今天在书包里找出了,还是寄出望一阅,因为到底是痛苦中写的。”
原来,当时不寄出这封信是怕妻子担心自己,他宁可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也不希望“爱我者惊惧和不安”。
另一封家书写于1943年10月2日,这封短信更加充分地展现了肖永智对爱妻的体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