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书画>>正文
特稿:黄土礼赞——忽培元其人其艺
2014-04-10 16:45:04
作者:徐安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景山西街11号。这是名副其实的皇城根脚下,一个散发着北京特有的骄傲味道地方。从这里步行到故宫北门,只需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黄土精神。试问,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几时见过大片的黄土?黄土,该属于高原,属于边塞,属于乡野,属于那贫瘠落后的中国北方农村,属于上一代人的记忆。

    二者,一个高贵,一个卑微,本应没有任何交集。然而,在2014年3月22日,或者说,从这天开始,它们交融在了一起。写有“黄土精神”字样的条幅醒目地挂在了景山西街11号的会馆之前,引来了路人阵阵好奇的目光。与之相伴的,是忽培元书画艺术馆的揭牌暨“黄土精神”书画展。

    这是一座讴歌“黄土精神”的艺术馆。它的背后,有一位来自黄土、热爱着黄土、礼赞着黄土、与黄土有着不解之缘的身份特别的书画家——忽培元。

    “‘黄土精神’,是我灵感的源泉,更是我灵魂的归宿。”忽培元如是说。

    “‘黄土精神’,是我灵感的源泉”

    3月22日上午,忽培元艺术馆前云集了百余名重量级的文艺家、书画家、政界人士和新闻记者。其中,最难得一见的,便是老一辈著名文艺家、诗人、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部长贺敬之老先生。人们耳熟能详的《白毛女》出自他的妙笔,“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是他的名句。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那屹立着的“忽培元书画艺术馆”的牌匾,正是贺老题写的。这天,已有九十岁高龄的贺老坐在嘉宾席中,聚精会神地听着主持人的介绍,频频点头。与会的嘉宾,除贺老外,还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陈存根,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中国作家书画院院长王巨才、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画家郑伯农、何西来、柳萌、刘润为贾平西等一批名人。数位名流走上台来,表达自己对忽培元其人、其画、其书、其字的看法。他们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且,旁观者可以感受到,那是真诚的赞美。

    在发言者的身后,讲台边缘处灯火阑珊的地方,坐着一位身着深蓝色唐装的宁静而深沉的中年人。他的背微微有些驼了,那张年轻时应当很俊朗的脸上已写上了些岁月的皱痕,而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这是一张果敢决断中透着随和的脸,那眉宇间的神色,正直中有着淡定,质朴中有着沧桑。面对种种溢美之词,他一言不发,悠悠地看着远方,仿佛他不是坐在这里,而是坐在陕北的田间地头,在午后的田野上沉思。但那沉静的姿态,却传递出巨大的能量场,让在座的人们时时向里窥探。那种能量场,仿佛得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加持,与旁边的书画作品浑然一体。不错,他就是艺术馆的主人公,忽培元。而那大自然的力量,当然就是黄土地,那陕北延安的黄土地。

    忽培元1955年生于陕西延安,他与延安的黄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长期在延安农村插队,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团委书记。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他从基层走上了仕途之路,曾先后担任潼关县委副书记、延安地委副书记、延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大庆市委副书记等职务,期间还当过老一辈西北革命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马文瑞同志的秘书。现在的他,公职是国务院研究室司长。

    如果仅把忽培元对黄土的情感理解为一位官员对故土和发迹之地的感激之情,那显然是狭隘了。在政治生活之外,忽培元还是一位作家和艺术家。延安,不仅是他政治生命的起点,更是他文学生命、艺术生命的起点,是他红色信仰的滥觞之地。对忽培元而言,那是他的圣地,是他的图腾。

    长篇传记文学《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长篇西部农村写实小说《雪祭》,西北老革命传记系列《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文学作品,均离不开延安——这片西部高原上的中国革命的宝地。《难忘的历程》是记录习仲勋革命生涯的报告文学作品。当作者忽培元陪同齐心老人来到陕北时,他这样描述着看到的景象:“道路两旁,是深厚质朴的黄土原野。那是一望无际的博大雄浑。当汽车跨过渭河跃上北岸的原头,便像一只飞翔的鹰,融入了广袤的高原。看到这久违了的亲切黄土的颜色,她(齐心老人)眼里闪烁泪光,感到格外地激动。仲勋就出生在这片原野上。”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同样可以读出作者的激动,并且被这种激动感动着。那是作者心灵深处喷涌而出的热爱。

    是的,与众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忽培元也是黄土的儿子。黄土赋予了他革命的火种,虽然生在和平年代,他却总是忘不了那些红色的、传奇的故事,要用文字来讴歌它们,现在他还兼任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土赋予了他大爱,于是,他总是心系着农村与基层,不论到哪里当官,他总能获得百姓的拥戴,上访率几乎为零,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个奇迹。黄土赋予了他胸襟,于是,他把延安精神带到了大庆,又用大庆精神丰富了自己,写下了《共和国不会忘记》等讴歌大庆精神的长诗,他比东北人还要懂大庆。黄土赋予了他质朴,于是,身在官场,他的文风依旧刚健朴素,毫无敷衍媚俗之态。黄土赋予了他坚韧,于是,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四十年笔耕不辍,在繁忙工作之余完成了二十余部作品,共计近千万字。黄土赋予了他本真,于是,他自信,他勇敢,他皇城根脚下竖起了礼赞黄土精神的艺术旗帜。

    延安的黄土,是忽培元精神的起点,亦是皈依之所在。

    大俗大雅的黄土艺术

    “对于书画的酷爱如同对于文学的痴情一样,是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的。主要得益于心灵手巧的母亲引导和教诲,得益于土窑洞中居住的父老乡亲对文艺特别敏感与天赋,得益于民歌、秧歌、说书、腰鼓、剪纸、石雕、面花等陕北民间文艺独有魅力的耳濡目染,得益于先贤与前辈文艺家的劳动创造的滋养与启迪。”谈起自己的艺术生涯,忽培元先生如是说。

    陕北民间文艺,多么丰富的宝藏!在充斥着冷漠单调的现代建筑的都市里,看到“民歌”、“秧歌”、“说书”、“腰鼓”、“剪纸”、“石雕”、“面花”这样的字眼,我们感到了怎样的诱惑!那才是做人的滋味,才有生命的力量、艺术的味道!忽培元的书法和绘画,就是源于这股黄土高原上生命的力量。

    第一次走进忽培元书画艺术馆,我就被一幅名为《民以食为天》的画作震撼了。一位身着蓝色唐装的赤脚的农民端坐在画的中央,占据了画作大半的面积。这位农民系着夸张的白羊肚头巾,两束头发简直竖了起来,额间满是皱纹,两只饿得有些发蓝的眼睛直射向前方,手中捧着饭碗。确切地说,他是在舔饭碗。他的身旁,有一只瘦猫拖着长长的尾巴依偎着他。背景是一圈圈的淡黄色纹路,似黄土,似太阳。最上面是以“陕北记忆”为开头的毛笔字解说。

    这幅画,不得不说,拙朴得很。又不得不说,天真得很。拙朴与天真交融在了一起,显出一种极大的张力,夸张的艺术感染力油然而生。是啊,民以食为天,在那位农民的眼中,有欲望,有辛劳,也有顽强!这俨然是数亿中国北方农民的脸谱。

    另一幅名为《秋收》的画作,亦给人带来同样的视觉震撼。黄色的土地,绿色的树,红色的太阳,黑白的窑洞,长着红色的喙的鸡,身着靛蓝色的粗布衣服、戴着白羊肚头巾、背着沉重的庄稼咧着嘴笑的陕北农民。画作用色纯正、大胆,色彩对比强烈,层次感鲜明,一股陕北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的画作喜欢取墨的本色,来表现对象的体量感,设色单纯,笔墨有弹性,有些用色看似很俗,却有出其不意之妙,黄土、孔雀蓝、朱砂、暗赭的色彩组合带来了一种记忆。这种克制兼强烈的色彩,和书法相得益彰,赋予刚健清新淳朴的时代感情。”作家刘亮程如是评论到。

    在艺术馆里,以陕北农村生活为创作对象的画作还有很多。无论是描绘母亲抱着孩子开怀喂奶的《迎接命运》,还是描绘众人劳作的《打夯》,或是描绘陕北民间娱乐的《打腰鼓》,都透出浓浓的陕北特色。就连画作《参禅》中的高僧,都有陕北人的刚健强悍之风。

    这些画作是俗的,俗到不能再俗,它们描摹了陕北农村生活的不同方面。然而,它们又是雅的,非常的雅,雅在别致,雅在个性,雅在诗意,雅到足以让走进这座艺术馆的每一个人震撼。大俗大雅,正是如此!

    艺术馆中除绘画作品外,还罗列了一些图案各异的青花瓷。原以为这些瓷器是作为背景的普通陈设,仔细观察才发现,它们居然也是忽培元先生的艺术作品!原来,景山西街11号的老板是江西人,他非常热爱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当他在网上看到忽培元的书画作品并设法认识忽培元先生,感受到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能后,决定将此会馆改为忽培元艺术馆时,他亦将对方引入了陶瓷制作艺术的领域。因此,这座艺术馆的诞生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自不必说,它更是南北文化碰撞出的结晶。

    走进艺术馆,用拙朴而顽强的笔力写出的“义耕堂”和“义耕金兰”的书法赫然夺目。一个“耕”字,又与黄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旁边还有不少其他内容、风格的书法作品,“清风得春意,海韵知潮恩”、“艺海拾贝”之类的短句与毛泽东诗词等,无论是用楷书写的,还是行书,或是草书,均笔力到位,意蕴悠长。

    “忽培元的书法是下过狠功夫的。许多年来日课百字不辍,由贴入碑,颜体为本,魏碑佐之,二爨写的也很到家。不滑、不俗,行草更见骨力个性。”著名画家贾平西如此评论到。

    集政、文、诗、书、画于一身,样样通、样样精,这实在令人钦佩,令人艳羡,令人拍案!这,当然离不开黄土赋予的力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七十二周年》献给革命现实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毛泽东的敬意——数码版画毛泽东诗意画系列(组图)
·下一篇:特稿:众多名家为忽培元书画艺术馆题词(组图)
·特稿:静心写丹青——记国画家孙连霞的艺术道路(组图)
·特稿:《家训承扬》李世文书展在石家庄河北省博开幕(组图)
·特稿:诗书画系列佳作·张振生画张更起配诗书(组图)
·特稿:国画大师张振生参加河北举办两岸三地文化交流活动剪影(组图)
·特稿:江苏省农民书法家丁鸿文新作(组图)
·特稿:西安碑林书法家王冰向延安八一敬老院赠送书法作品(图)
·特稿:田新在石家庄瀚云德艺术馆(组图)
·特稿:花鸟画家孙志江新作(组图)
·特稿:众多名家为忽培元书画艺术馆题词(组图)
·特稿:固我中华河山 岂容倭寇窥涎(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江山、李学叶、杨光: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合肥工业大学师生来到王稼祥纪念园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安师大历史社会学院三位队员与国土资源、旅游学院队
皖南医学院纪委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王稼祥纪念园(图)
南京军分区陪同南京第一集团军英雄楷模杨仕春医师来
南京体育局副局长陪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王主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