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日上午。
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机舱内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
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在骨灰盒上。
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今天,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等亲属一起,以最朴素、最庄严的方式完成邓小平同志生前的这一嘱托。
穿云破雾,专机向大海上空飞去,飞向这位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最迷恋的地方。
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专机飞临大海时,天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
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1939年8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爱并结为革命伴侣。那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两人共同走过了58年的人生历程。如今,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的骨灰,她怎能不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胡锦涛同志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随后,邓小平同志的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榕、邓质方和孙辈眠子、萌子、羊羊、小弟,悲痛地跪在机舱里,撒放骨灰与花瓣,完成他们敬爱的父亲、爷爷的遗愿。邓榕哽咽道:“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跟随邓小平同志多年的卫士孙勇、张宝忠一身戎装,忠实地守卫在他的骨灰盒前。
泪水涟涟,哀思绵绵。
第一次见到海洋,邓小平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是1920年,他远渡重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那些日子里,美丽而苦难的祖国,时常越过海洋,沉入他的梦中……
大海,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大海,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
大海,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早在莫斯科学习时,他就“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60多年后,他在退休之前,依然深情地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游向深处。无论海多深,风多急,浪多大,他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
浪涛的汹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
潮涨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虽历经风险,但他始终百折不挠,总是能一次次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在沧海横流中显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历史不会忘记,1978年12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